中科院院士郑志明谈区块链技术与发展( 五 )

第二 , 分布式 。 之前信息的发展模式都是集中式管理 , 分布式是去物理设备的中心化 , 要注意它不等于去管理的中心化 , 这是两个概念!

第三 , 去信任 。 过去信任完全靠人和人之间的信任 , 而且人一旦建立起信任关系 , 很多的信息流通和价值的流通就变的非常容易 。 现在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流通成本降低 , 去信任是通过对机器的信任 , 建立信任关系 。 另外 , 就是隐私和监管 , 区块链做得好完全可以实现隐私和监管的融合 。 数据存放在第三方平台 , 加密在链上 , 实现隐私保护和授权共享 。 区块链运行过程中 , 数据对授权节点是公开透明的 , 有利于穿透式监管 。

第四就是智能合约 , 基于区块链合约规则的限制 , 任何一个活动、一个交易活动 , 大家要定规则 , 之后变成智能合约 。 合约就是规则 , 一旦篡改马上会预警 。

那么区块链的应用范围是怎样的 , 是不是只适合金融?我们谈区块链要定位在社会治理 。 区块链的应用不管是从需求、市场应用、底层技术和社会结构来看 , 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 从需求可以看到 , 金融、医疗等都可以看到区块链的应用 。 从市场应用来看 , 区块链也逐步快速的能够成为一种市场的工具 , 主要的作用是帮助社会来削减平台的成本 , 让中间机构成为过去;区块链也将促使公司现有业务模式重心的转移 , 有望加速公司的发展 。 从底层技术来讲 , 有望成为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和数据存储管理模式的转型;区块链本身更像一种互联网底层的开源协议 , 在不远的将来会触动甚至会最后彻底取代现有互联网的底层基础协议 , 这件事情不是不可能 , 把信任机制加到这种协议里 , 实际上是面临一个很重大的创新方面 。 从社会结构来看 , 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 , 颠覆原有社会的监管和治理模式;组织形态也会因此发生一定的变化 , 最终会成为引领人们走向基于规则的法治社会的工具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