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楠:穿越区块链,养成AI芯片第一股( 四 )

RISC-V计算架构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指令的拓展 , 灵活适配端侧设备的功耗和算力限制 。 嘉楠试图通过技术创新 , 缩短芯片的研发周期 , 加速迭代 。 这最终成就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AI芯片第一股 。

“我们希望通过‘计算+场景’双轮驱动的方式实现智能计算的真正落地 , 进而推动人们生活的改变 。 ”

为了推动智能计算的真正落地 , 嘉楠探索了很多应用场景 , 如智能门锁、无感门禁、智慧能耗、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领域 。

5G时代 , AIoT时代 , 技术很重要 , 但技术落地更重要 。 真正考验技术研发的是场景化的落地 , 所以嘉楠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专注于边缘侧AI市场的公司” 。 张楠赓认为 , 边缘侧市场还处于蓝海状态 。

首先是5G技术的发展 , 将推动智能硬件在应用场景中的爆发 , 但很多产品还不够成熟 , 比如智能门铃 , 现在主流产品还不能实现对人脸的识别或精准识别 。 这对嘉楠来说 , 意味着巨大的施展空间 。

其次是AI芯片专用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 现在流行的GPU、FPGA都不是完全针对AI设计的计算架构 , 这意味着AI将对传统的计算架构产生变革性冲击 。 在这一波冲击中 , 创业公司将有机会与巨头一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