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化加速,“开放”或成“AI+教育”临门一脚(11)

观察好未来开放的各种AI+教育产品和能力 , 我发现 , 许多开放的科教产品都孵化自好未来自有业务 , 比如AI老师语言学习系统、VR沉浸式课堂、AI师训系统 , 正是来自于好未来的日常教育场景 。 再比如教研云也是孵化自好未来内部 。 自主研发的“中文口语表达能力评测”也是先在好未来上线 , 经过实际教育场景的锤炼 , 改进和验证后 , 才对外开放 。

好未来的开放 , 跟BAT的开放逻辑很相似:在自有业务中锤炼出在业内领先的某些技术再对外开放 , 比如阿里通过双11这样的极限业务场景 , 来锤炼云计算技术以及相关的科技能力 , 再对外开放就非常有竞争力 。 巨头的开放是一种“技术能力溢出效应” , 基于这样的模式 , 创业公司、开发者以及传统企业都可以使用跟互联网巨头一样的技术 , 技术实现了普惠 。 反过来 , 开放让互联网巨头拥有更多场景和数据 , 生态日益繁荣 , 技术愈发强大 , 同时像云计算这样的开放形式 , 本身又可以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商业模式 , 这是一个正循环 。

好未来的开放 , 就是科教能力的一种溢出 。 不论是AI开放平台 , 教育开放平台 ,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还是内容共享平台 , 都让曾经只有好未来专享的技术、产品和内容 , 变为“行业共享” , 让AI+教育实现普惠 。 大量的教育机构可以将AI+教育应用到自有教育场景中 , 实现AI与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 让AI+教育真正落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