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陨落:断供三星的“液晶之父”,今郭台铭都“扶不起来”( 六 )

郭台铭也束手无策

然而 , 夏普“牵手”鸿海后 , 不仅没能走向辉煌 , 反倒逐渐走向没落 。 在相互融合的时候 , 夏普与鸿海出现极大差异 。 为了摆脱富士康长久以来的代工标签 , 郭台铭一直在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 而拥有一定品牌价值的夏普无疑会是最好的一块试金石 。 起初 , 鸿海收购夏普是想借助夏普的品牌影响力 , 得以让富士康转型 。 虽然夏普业绩欠佳 , 但其产线、工艺等运营上 , 依旧是行业佼佼者 。

想象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实际操作的时候 , 夏普靠补贴竞价和低价策略 , 一步步丢掉自身擅长的精工细作 。 因为夏普采用的是新发展方式 , 导致产品质量逐渐下降 。 甚至在夏普的运营中 , 被曝出自产屏被换成富士康产品 , 夏普品牌形象开始逐渐崩塌 。

随着口碑的逐渐下滑 , 夏普的业绩发展也逐渐萎靡 。 而且 , 照当前市场发展趋势 , 夏普可能面临退出中国市场的处境 。 因为现在市场已经发生变化 , 就连夏普擅长的LCD , 如今也处于疲软状态 。 随着如今OLED等新鲜技术的不断成长 , 夏普能否及时抓住市场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