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辍学当学徒,如今掌舵千亿服装界富士康,利润率比肩腾讯( 四 )

当时整个针织行业已经陷入萧条 , 大多出口的纺织品都是走低端的路线的 , 市场前景黯淡 。 但他的父亲认为:我们需要迅速打开市场 , 但不能做太便宜太低端的订单 , 因为这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 。 一旦定位在低端市场 , 公司今后很难再求突破 。

父子两人决定选择发展中高端的市场 , 这一决策为日后申洲国际的战略定位奠定了基础 。

他们在要求严苛的日本婴儿制衣市场发现了商机 , 一边培养人才一边一点点打开了日本市场 。

“婴儿成衣”这一产品给工厂带来的除了利润 , 1992年这个四无工厂开始赚钱 , 到了1995年 , 公司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 。

用技术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1997年 , 马建荣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申洲的“指挥权”后 , 在稳定中高端路线的战略后 , 将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战术 , 并付诸行动 。

彼时的申洲国际还只是一家纺织小厂 。

1997年刚刚接手申洲的马建荣 , 就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 , 申洲那年的发展不错赚了3000万净利润 , 危机之下 , 所有同行都在韬光养晦 , 他却把这笔钱全部砸在了污水处理上 , 这让当时很多人感到不解 , 甚至把他当成了不成熟的接班人的一个笑话 , 认为他还是太年轻太单纯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