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英雄归乡情结”里,都有些什么?(28)

它在于 , 没有协同的过程 , 就不会在一个全新的周期持续沉淀完整的价值链 。 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生成 , 也建立在20年来阿里集团反复聚变的基础上 。 阿里今日生态版图之复杂多样 , 已非2014年局面 。 这个数字经济体的价值 , 就在于内部必须在多样性基础上 , 持续建构相对标准的模块 , 建立多维统一性 , 它有利于更有效率地对外输出 。

当然 , 协同也有利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凝聚 。

20周年的节点 , 阿里挂牌香港 , 逍遥子强调“回家” , 强调“根在中国、长在中国 , 但是一定要走向全球” , 同样是一种协同、凝聚 , 然后输出的一幕 。

“回家”不是从此龟缩港岛资本市场 , 不是固守乡土中国 。 挂牌的一刻 , 意味着阿里将重整技术与商业要素 , 立足中国 , 一轮全球化探索揭幕了 。

“英雄归乡”之所以成为一种“情结” , 就是故乡、家国与英雄之间须臾不断的内心交汇 。 英雄必得有超越乡土甚至也必须超越乡土才能成就 。 两者之间必有挣扎与博弈 。 但英雄也一定会回归 , 否则就不完整 , 所以更有乡土、家园之认同之忧郁 。 《诗经.东山》、《荷马史诗.奥德赛》里 , 英雄“离乡”与“归乡”两位一体 , 归乡即出发 。 因为 , 经历过黍离之悲 , 重建家园的过程 , 就是重启与重新出发的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