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创始人退位,劈柴兄一肩挑,美国科技公司为何青睐印度人?( 四 )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 印度人去美国更早一些 。 以这两位CEO为例 , 他们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就去了美国 , 并且就读于美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 , 毕业后进入美国大科技公司 , 一步步摸爬滚打上来的 。

按说那个时间段去美国一流理工科大学深造的华人也不算少 。 例如 , 前微软执行副总裁陆奇就是1992年去的卡耐基·梅隆大学 , 另一位后来也做到了微软执行副总裁的沈向洋则是1991年去的卡耐基·梅隆大学 , 基本上跟皮查伊和纳德拉是同一个时间段 。

问题是咱们华人的基础不够雄厚 , 陆奇和沈向洋内力深厚 , 最终得以脱颖而出 。 而其他大部分华人 , 却在公司里一群群印度人的压制下没有出头之日 。

为什么那个时候美国科技公司里会出现“一群群”的印度人?这个就说起来话长了 。 其实印度人大规模进入美国科技公司 , 最早起源于现在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一项业务——技术人才外包 。

以印度最大的服务外包公司TCS为例 , TCS早在1970年代就进入美国市场 , 干什么呢?美国科技公司和其他公司的IT部门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 却苦于本土找不到那么多的技术人才 , 那是呀 , 那个时候搞IT的挣得可没现在多 , 还是石油公司、汽车公司、银行的天下 。 于是 , 像TCS这些印度公司就向美国公司“卖人头” , 他们从印度招募技术人才 , 送到美国公司总部去做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工作 , 这种业务也被称为“Staffing”(人力资源外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