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住223次地震后,故宫很骄傲地说:我如此坚挺,全靠这些黑科技( 十 )

极大增加了外檐挑出宽度和稳定性

到了明清时期 , 斗拱的形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唐代典型的大屋檐设计已不再是主流 , 斗拱当然也不能只是为了增加挑檐的宽度而存在了 。 在故宫太和殿里的溜金斗拱 , 层层叠加在梁柱之上 , 斗拱本身由下而上逐渐加大 , 当与屋面接触时 , 斗拱的面积已经扩大了几十倍 。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联想:把斗拱的底部比作一个人的拳头 , 把斗拱上部比作一个人的手掌 , 手掌和拳头比较起来 , 自然是手掌更能增加屋面的稳定性及保持下部受力结构的整体性了 。 故宫力的溜金斗拱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是 , 它依靠这些层层叠加的木构件(犹如一块块弹簧片) , 把地震能量在木构件自身的形变和摩擦中消耗掉了 。

斗拱的受力分析

4:会跑的柱子 , 太和殿的金丝楠木“大柱哥”

由于篇幅所限 , 而且说句实在话 , 太过理论性的介绍确实不遭人待见 。 所以 , 谈艺就用另外一种方式跟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的柱子吧 。 太和殿的柱子大部分都是以金丝楠木作为主材的 , 这种木料特别贵 , 它们成材需要上千年的时间(大器晚成?) 。 而且从砍伐、运输到加工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也忒巨大 。 所以呢 , 财大气粗的永乐帝当时就拍板了 , 咱只选贵的 , 不选好的(开个玩笑) 。 当然 , 贵有贵的道理 , 谁让人家即硬气 , 又有韧性 , 而且还自带防腐防开裂 , 外表奢华气味芬芳等诸多附加属性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