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一边倒的声音都无益于问题解决( 三 )

首先 , 华为员工为何被无辜羁押“251天” , 这其中涉及到的“民与企”官司 , 究竟相关执法部门有没有一碗水端平的理念 。 也就是说 , 相关执法部门是否秉持了“人人平等”原则的前置 。 从事件进展来看 , 事后道歉似乎没能抚平公众的“心伤” 。 所以 , 相关执法部门的确错了 , 但“知错能改 , 善莫大焉” , 公众也无需抓住这点不放、甚至添油加醋、想入非非 。 再次 , 华为作为民企当中的天之骄子 , 于民族和国家利益攸关 , 这点毋庸置疑 , 从之前诸多事件就可以看出 。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爱之深 , 责之切” , 国人对华为的期许与推崇 , 不容许其有丁点过失与不严谨 。 一方面华为除了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 另一方面更大的期许是其能够充当好民营企业的表率角色、甚至是社会风气的示范榜样 。 这就造成“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反差 , “摆盘”整个事件 , 对华为态度的谴谪远远多过其他 , 只能算是人们对华为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标准罢了 。

其次 , 前有“网易暴力裁员”、后有华为员工无辜羁押 , 难免公众生出同病相怜的共鸣 , 观澜出“企业欺人”的猜想 。 这点 , 一来相关企业都要对照检视 , 是否做到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 认真反省、梳理、整改 。 要知道 , 网络时代任何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细微之处 , 都能引发舆论的风口波澜 , 到时候会得不偿失;二来公众要秉持见风是雨的敏感心理 , 起码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 莫动不动“找自己的影子” , 以致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 且知网络舆论的多变性、复杂性 , 往往想一叶知秋只会带来一叶障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