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Pv4地址耗尽 不会为IPv6提供机遇( 二 )

2013年举办的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传出消息 ,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IPv4地址数将正式告罄 。 2015年 , 负责北美地区网络地址分配的机构ARIN则宣布 , 北美地区IPv4地址正式枯竭 。

实际上 , 虽然在进入2010年后 , 各大负责分配IP地址的机构才相继宣布IP地址枯竭 , 但早在1990年 , IETF(网络工程任务小组)就开始规划IPv4的下一代下一 , 并建立了IPng , 专门推进此项工作 。 直到1994年 , 各IPng的代表于多伦多举办的IEFT会议中 , 正式提议IPv6发展计划 , 并于1996年8月10日成为IEFT的草案标准 , 最终在2003年发布了IPv6测试性网络 。

也就是说 , 即便IPv4地址枯竭 , 也不会陷入无网可用的境地 。 不过在当前情况下 , IPv6可能并不会马上取代IPv4 , 原因在于IPv6的部署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 涉及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 这意味着IPv6的推广普及需要不少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

更重要的是 , IPv4地址枯竭的解决方法并不只有IPv6 , 还有回收IP地址和NAT两种方案 。 NAT指的是网络地址转换 , 也就是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翻译成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 。 简单来说NAT就是在局域网内部网络使用内部地址 , 而当内部节点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时 , 就在网关处将内部地址替换成公用地址 , 从而在外部公网上正常使用 。 通过这种方法 , 可以只申请一个合法IP地址 , 就能够将整个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