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那些“安全手机”为什么都销声匿迹了( 三 )

\n

2012年 , Google已经将对外开源的Android系统升级到4.0IceCreamSandwich版本 。 但因为缺乏管理 , Android系统早已出现了碎片化现象 , 国内厂商适配往往还停留在2.2–2.3 , 安全性能相对更弱 , 给了手机病毒可乘之机 。

\n

而且因为当时软件技术不成熟 , 某些不良经销商还通过擅自修改手机系统 , 把一些恶意推广软件集成在系统APP当中 , 不可被用户自主卸载 , 还会从后台自动启动盗取资源流量 , 换取APP的活跃度 。 当然 , 手机病毒的来源还可能来自浏览不良网站、未知短信/彩信以及伪装软件等等 ,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资源消耗(35%)、窃取用户数据(23%)和恶意扣费(13%) , 相信这也是不少早期Android用户转投iOS的多数原因吧?

\n

\n

让大众开始注意手机安全这回事的 , 是用户开始在手机上用钱的时候 。 2013年8月 , 财付通与微信合作推出的微信支付正式上线 , 到2014年春节 , 伴随微信红包的推出 , 引爆了当时用户对移动支付的热情 , 也提醒了用户在手机上存放现金的担忧 。

\n

这个时候 , 为了安全首当其冲的还不是安全手机 , 而是各类安全卫士、安全管家APP 。 艾媒数据显示 , 2014上半年国内手机安全应用用户规模达到4.24亿 , 同比增长达20.8% ,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 , 交易安全受到更多手机用户的重视 , 当时外界预测未来用户对手机安全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