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有记载的决口高达1500多次,为什么现在却没有呢?原因很简单( 三 )

黄河自中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至入海口 , 流程为768公里 , 每年约有4亿吨(约合2.35亿立方米)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内淤积 , 使得河床逐年升高 , 为了防止水害 , 两岸大堤随之不断被加高 , 使得河床滩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在3~5米 , 其中高出新乡市地面20米、开封市地面13米、济南市地面5米 , 这种“悬”在空中的河流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

由于黄河下游干流大堤主要为土堤 , 仅山东一些险要河段有总长为200余公里的石堤 , 这类大堤并非十分牢固 , 一旦有破面或管涌等情况 , 就会迅速被水流侵蚀决口 , 因此每逢汛期都会对黄河大堤造成巨大的威胁 ,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后 , 我国加强了黄河全流域的治理 , 特别是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及黄河下游河堤的加固等 , 汛期的黄河下游基本上没有出现较大的险情 。 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 而是要居安思危 , 以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科学调度和决策 , 防范于未然 , 才有可能避免黄河决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