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米莱正在浙江大学就读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硕士。喜欢帮助别人的他,每逢节假日都会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
今年国庆假期,米莱就穿着红色马甲,在杭州湖滨步行街提供志愿服务,或为游客指路、维护秩序,或提供外语翻译服务。
“做公益的同时,我还见识到了商圈的数字化。”米莱说,商圈有个“湖滨在线”治理系统,他在电子大屏上看到了街区治理频道能实时显示商圈的人流量数字和变化态势。“平台还会根据人流数据的实时变化,触发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调整相关岗位的执勤力度,这也让我大开眼界。”
米莱告诉采访人员,他现在时常通过社交平台,把在杭州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在津巴布韦的家人、朋友,以及各国的朋友。“在杭州生活久了,我已经把这里当作我的第二故乡,看着它因为数字变得越来越‘神奇’,我也非常骄傲。”
新杭州人:数字“跑腿”让人省心
白墙黛瓦,彩色线条穿插着将窗户、阳台勾勒成几何图形,一排排颇具设计感的房子利用围墙、连廊变成一个个组团或街区……位于杭州拱墅区的瓜山“城中村”曾是嘈杂混乱,如今这里已蝶变为未来社区。
作为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之一,瓜山未来社区是唯一一个原建筑保留改造翻新的项目,也是浙江首个落地运营的未来社区试点项目。黑龙江人施建玮已在杭州打拼两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现在也是居住在瓜山未来社区的“新杭州人”。
与李乔昕相似,施建玮称,让他决定留在杭州打拼的,是数字化背景下杭州的高效和便利。
【 李乔昕|异乡人的“城市映像”:品味数字生活“杭州味道”】“比如在社区,住在这里能感受到很多不一样的数字细节。”施建玮介绍,自己的社区APP上有在线报修、预约保洁等多项生活服务功能。“家里有家具坏了需要维修,那在APP上登记,很快就会有工作人员上门。”
据了解,瓜山未来社区通过打通街道数字驾驶舱、企业运营后台、未来社区青年服务专属APP三大应用端口,打造了“瓜山未来视界”数字化治理平台,可实现资讯活动、政策查询、在线报修、预约保洁等基本生活服务功能全覆盖。
让他感到省心的还有这座城市的政务服务获得感。“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我办理二胎生育证明,前些年我在另一个地方跑了三四趟才把要盖的四个章盖上,相比之下,在杭州跑一趟就办完了全部手续,这能让人明显感觉到城市的用心。”施建玮说。
施建玮、米莱、李乔昕……一个个平凡视角,看到的是身边最真实的变化故事。一个个这样的“数字”变化相叠加,正组成着一个更高质量的城市形态,让杭州走向更加成熟的“幸福范式”。(完)
推荐阅读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月嫂|三大高薪又缺人的职业,曾经被年轻人抛弃,如今再度高薪翻红
- hhb酒吧|去了马云开的酒吧后,我终于明白贫穷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
- 人工费|同一箱牛奶网上卖25,为何实体店却要50看内行人的说法
- 点燃虚拟人的,不是元宇宙
- 李俊|抖音快手现象级刷屏,「男人的爱好」撑起一个金矿
- 硕士|硕士毕业四十岁下岗,转行开滴滴,普通人的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 国产品牌|买羽绒服,选择网购还是线下实体店?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别被坑了
- 数字|异乡人的“城市映像”:品味数字生活“杭州味道”
- 年轻人|刷屏朋友圈的“年度歌单”,不懂年轻人的悲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