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防范协作孤岛化(14):激励是知识分享意愿的“最后一公里”( 二 )



减法|防范协作孤岛化(14):激励是知识分享意愿的“最后一公里”
文章插图
在我看来,KPI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减法”,即针对某一个职位或者某一类任务设定一个初始的达标数量或标准,如果在考核周期内没有达到标准,那么在最终得分上会进行相应的扣除,影响最后的绩效结果。这样的“减法”看似公平,也看似能促进每一个人的进步,但其实在实践中往往与其本意背道而驰,反而会唤起人性中最深层次的自私邪念。毕竟,KPI的考核结果将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其所有的行为都会围绕着“达标”而进行,哪怕是在一定程度上违背自己的初心,违背一些底线。

减法|防范协作孤岛化(14):激励是知识分享意愿的“最后一公里”
文章插图
假如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要强行将KPI应用于知识分享上,那其实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

  • 指标定得太松的话,所有人都能非常简单地完成,这毫无意义,并会对知识管理工作带来长期的损害;
  • 指标定得太紧的话,各种现象就会萌生,各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伎俩就会出现,比如分享一些不痛不痒的知识,或者分享知识的冰山一角。
显而易见,KPI这样的“减法”无法起到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将目光转向“激励”这一“加法”政策。在明天的文章中,我将和大家聊一聊“加法”政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