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柯玛、青岛海尔、海容冷链、大冷股份等均为知名的设备制造企业。其中,海容冷链是国内少数专注做冷链、冷柜的企业,其商用冷冻柜产品全球市占率7.5%,国内市场份额接近40%,且与百事、雀巢、蒙牛、伊利、和路雪等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积极布局便利店市场,与7-11、永辉超市、罗森、全家等品牌达成合作,近些年顺利地从零售便利店的扩张中抢夺到了冷链的新市场。
而物流企业则更加看重冷链网点的布局扩张。对于综合型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只有能够在全国将自己的冷链网点铺开,才能进一步缩短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距离,才能最终在价格和调度上建立起优势。顺丰、京东物流和苏宁三家以高效配送闻名的物流企业已经抢占了先机。
顺丰在2014年就推出了顺丰冷运品牌,2017年正式成立顺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并开始探索全国性冷链物流体系。目前,顺丰已经开通159条食品运输干线,有超过2.3万辆可调配冷藏车,服务覆盖193个城市,1052个区县。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顺丰冷运还承接的新冠疫苗的运输数量超过3亿剂。2021年上半年,公司冷运及医药板块实现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14.79%。
京东物流也处于国内冷链物流的第一梯队。至2020年年底,京东物流运营了87个温控冷链仓储,可调用约2000辆冷链专用车,运输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
京东物流的优势在于建立了能够确保“不断链”的温控平台,不仅能实时追踪订单运输轨迹,还能远程控制温度。在分拣方面,京东物流的自动化冷链分拣中心使用了“货到人”分拣系统,效率提升3倍。
苏宁冷链服务则更加倚重自身原有同城物流网络,推出“苏鲜达”冷链物流服务,可实现在24-48小时内将货品送达消费者。在全国50多个城市,苏鲜达为用户提供当日达、一小时达等服务。
此外中通、韵达分别选择了加盟网络和第三方合作模式进行了冷链布局,与顺丰和京东的全国性直营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地区和行业的冷链物流搭建。
根据《“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还将每年投入至少50亿元作为专项资金补助。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行业标准不断升级的当下,冷链物流已成为资本、电商和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行业的未来还值得更多期待。
推荐阅读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行程码|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相关扩容设备测试所致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
- 亚马逊|全球跨境支付公司Thunes任命新高层,助力中国跨境电商卖家
- 故障|中国电信网络故障频发!多地网友称行程码“数据查询异常”
-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推出天翼空中上网产品:支持在线音视频等
- 行程卡|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对相关设备紧急扩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