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pexels
第三,媒介语言迁徙,流量结构变迁。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媒介语言从文字、图片再到视频。视频的理解门槛更低、产品信息展示更全面、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更易被拉近,比如母婴品牌BabyCare还在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均开设了企业号。其中,在微博更新的频率最高,每天发布3-5条内容。其次是小红书,发布频率少则5-7天一篇,多则1-2天一篇。
可以预见的是:视频在未来将会是常态化以及是主流化的传播形式。而此时品牌需要思考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视频,以及什么样的视频更能触达用户。另一方面,人-货路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前是消费者在搜索框里输入自己的想要的商品,但是现在推荐和猜你喜欢在淘宝、美团等平台上已经占据了一半的流量,用户更“懒”,平台要更“智能”,品牌要更“聪明”。
3.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之巅,新消费的品牌们需要向内修炼内功,向外搭建渠道
首先,品牌需要坚持长期主义。流量思维的消逝伴随着品牌建设的兴起,新消费的“短命”成为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即使可以借助明星等因素、小红书等平台形成单个的“爆品”,品牌却很容易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流量是一时的,而品牌建设是长期的。
比如,完美日记就是典型借助流量之道迅速跻身头部美妆的公司,但是2019年开始与新生代电影演员文淇、导演岩井俊二合作拍摄微电影,再到去年官宣全球代言人周迅,不断完善和丰富品牌的相关调性。无独有偶,元气森林今年也试图以中国女排、基层教育等角度输出“挑战者精神”的品牌价值观”。
文章插图
图/完美日记官微
新消费要做品牌,而不是厂牌。要想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就需要在关键节点及时转变,构建能被用户识别的品牌形象、品牌故事和品牌调性,这才是新消费品牌能够真正立足的“葵花宝典”,从而真正成为时间的朋友。
其次,线上线下的起点与终点,莫比乌斯的无限循环。互联网发展伊始,其用连接的逻辑结构性的改造了线下门店,新消费开始则往往从线上电商开始发力。比如在2014年成立后,依靠性价比优势,短短三年内,公司在天猫单品销量就达到了第一的宠物食品-疯狂小狗。
但是消费互联网发展至今,线上和线下已经成为了双箭头,线下门店的发展也呼应着“体验经济”来临的号角声。线下门店的发展主要有两种路径,其一是日常门店的特殊化建设,比如bosie在店内设置了多处打卡点,包括咖啡厅、大头贴拍照点和萌宠区;以及三顿半门店的桌椅经过定制化的设计,空间多变适应不同场景的需要。第二种是“第三空间”,比如新消费们有诸多的主题店和概念店,促进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也称为品牌展示的重要窗口。
文章插图
图/bosie官微
最后,关注符号价值和性价比,靠近新时代的年轻人。“个人主义”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精神,尤其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他们从群体中脱离,更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需求也成为了新消费破局的关键。新消费的品牌们不一定是所有人的品牌,但应该是部分人群的品牌。
而这些年轻人们关注产品背后的符号价值,同时也关注产品的性价比,所以一方面要打造产品的差异化,构筑有厚度的产品特色,同时守住底线,做有质量的产品。
推荐阅读
- 朋友圈|微信又更新!朋友圈这种图不能发了?
- 私域化|干货分享︱线下零售新机遇——品牌私域化五步走
- 新社|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岚图FREE|岚图FREE首次OTA升级 新样貌与新体验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德国|谷歌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向德国反垄断机构妥协
- 邮件|华为花瓣邮箱 App 新版测试:支持多账号登录,新增保护邮件活动
- 太空旅客|华为视频App新版本测试:支持边下边播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