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是电商杀死了实体经济吗?( 二 )


你在城市中心万达的专卖店里买一件普普通通的白衬衣,可能需要200-300元,可是当你来到珠海服装加工厂旁边的工厂店购买,人家就卖50元不到,中间商的利润是生产成本的4-6倍,某些大牌还不止这个溢价。
之前全国的消费者只能依靠实体店消费的时代,加上信息传递的闭塞和滞后,当然商品的价格很贵,但是互联网一旦普及了,加上电子商务的出现,一切就改变了。
生产结构变得空前的简单,互联网电商平台将所有之前的中间商的利润全部砍掉了,自己收取一部分,其他的部分几乎就是让利给消费者。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扶持的就是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经济,也就是制造业,中国生产的一般消费品(指的是诸如衣服等扣除食品和服务之外的其它消费品)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就已经占到了全世界一般消费品生产总量的67%,而我们的国内市场是消费不了这么多的商品的,所以那个时候靠出口。
但是中国的生产是过剩的,当世界经济出现系统性,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还能依靠谁去解决中国的生产过剩呢?2008-2010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教训,但是也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24个部委一起出面,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发展。
消费的最终目的是让经济循环起来。
而当时的中国,由于中间商和实体店太多了,他们在这个贸易关系的环节上吸血获利太容易了,所有造成中国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是高昂的,也造成了中国人的消费意愿普遍是较低的,最终造成了我们国家的内循环迟迟无法走上正轨。
皮总记得很清楚,我的父亲是大学副教授,母亲是武钢的,当时的家庭虽然不太有钱,但是也是妥妥的中产往上,就这,我们家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去国贸买新衣服,生活开支都很节俭,牙膏皮都要挤到不能再挤的那种干净才扔,毛巾也要用的很旧才扔。
不是因为我们想生活的节俭,是那个时候的东西就是贵,和收入水平完全不配套的贵。
中间商赚差价,就是这么狠。
二.国民经济之殇


电商|是电商杀死了实体经济吗?
文章插图


那么当时我们国家每年GDP两位数的增速到底怎么来的?
皮总在《中国的工业化之路》这个系列里面讲得很清楚,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生产,投资和消费,这三者是一个闭环。
我们国家的生产由于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加上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还有工业化进程,所以生产这一端没有问题,甚至是长期处于生产过剩的状态,而中国的消费方面,国内的内部消费跟不上,只能大规模出口换汇,可是每年世界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有限啊,经济发展不能光靠外国进口中国的商品。
所以中国的政府投资一直都是占我们国家财政预算30-40%左右的,经济数据差的年份甚至要投入50-70%来拉动,这些资金全部进入了高速公路,高铁,通讯等等基建类的领域,顺带推高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这也是一个闭环,为什么2021年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房价的限跌令,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全年土地拍卖基本上都流拍了,地价的价格太高了,而如今的房地产由于国家在挤水分,没有之前那样的高红利,前有恒大危机,所以房企不敢接手地皮,甚至还想降价出售回笼资金。
地方政府当然不愿意,你一降价,我的土地出让金怎么办?所以限制房价下跌。
为什么中国的实体店干不下去,其实我们国家的实体店的成本很多都是高房租造成的,很多的实体店店主辛辛苦苦,全年无休,到头来都是给房东赚钱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