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无人零售卷土重来?( 三 )
饱受电商和各类新型零售渠道冲击的线下实体零售,早已不再是可以有稳定造血能力的好生意。无人零售将其不赚钱的原因归结为人力成本的影响,相当于只看到了其中的部分原因,而没有窥得全貌。
如前文所说,即便是省去了部分人工成本,但新增加的技术成本、缺乏规模效应导致的高企的采购成本同样是问题。更不用说还有机柜的制造和运营费用,都需要企业自行承担。
在低利润率的情况下,每个线下网点所售卖的数量有限的商品收入,往往很难覆盖企业需要支付的各项制造、技术、布点、运营等多种成本。
那么在各类公共场所,是哪些企业在做大规模的无人货柜投放?
泡泡玛特是其中最激进的玩家之一,有大量“机器人商店”和“抽盒机”被放置在各大商超里,仅机器人商店就已经近2000家;
另外,据晚点报道,2021年底,饮料新贵元气森林已经组建起多个团队尝试智能货柜项目,而在内部定下的目标是2022年底在全国铺设10万台智能货柜,各个团队需要自负盈亏。这些项目已经从去年9月开始推进,目前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已经出现了数千台智能货柜。
元气森林的目标对手农夫山泉,则是从养生堂手里买下了自动售货业务的全部股权,并且在全国300多个城市里投放了近60000台智能终端零售设备。
除了这些巨头企业之外,我们也看到有各类专用的无人售货设备,各具特色,有卖雪糕的、卖鲜榨橙汁的,甚至还有卖大米的。
文章插图
不同于无人零售的创业企业,这些生产型企业或品牌开始直接参与到无人零售的渠道建设中。无人零售可以绕过中间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等于是“赢在起跑线上”。
因此,由品牌商、生产型企业铺设的无人货架,已经逐渐成为了市场现有无人货架中的主流。
04、写在最后2016年,亚马逊宣布了其无人便利店项目Amazon Go。
Amazon Go门店要求,“在走进Amazon Go之前,你需要下载AmazonGo App,并在注册登录账户之后,通过这款软件生成二维码,扫码进店。”
中国的创业者将无人零售的模式引入中国,也利用微信、支付宝的基础设施作用将这个流程做了大量的简化,但实际上所有的扫码、开锁、自助结账的流程,仍然劝退了数量众多的潜在消费者。
这也是为什么选址集中在办公楼的每日优鲜便利购,仍然能够在不利的环境下稳健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要高很多。
零售是一个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扩展新模式的行业,但并非所有技术进步都能够形成新的、能够被广泛接受的零售模式,也并非所有“旧模式”都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推荐阅读
- 私域化|干货分享︱线下零售新机遇——品牌私域化五步走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平价零售|平价零售悄然走红,"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 凤鸣村|去岁我市农村电商零售额43亿元
- 零售|成绩出炉→2021年眉山实现网络交易额310.37亿元!
- 零售额|2021年岷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3亿元大关
- 零售|市值暴跌后,叶国富要开始真正做零售了
- re coupons|亚马逊(AMZN.US)向印度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启未来零售仲裁案件
- M苹果MagSafe外接电池原型曝光 与最终零售版大不同
- 零售|京东零售宣布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谷爱凌担任品牌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