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报告修复价格,一条1000元至2000元。如果修复不成功,可以退款。”这类广告并不罕见。据经济日报报道,一部分机构或个人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利用银行与征信报告主体的信息差,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征信洗白”、“征信修复”为噱头,形成一条集征信修复培训、加盟代理、个人信息售卖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
文章插图
“征信修复机构”利用人们对征信污点的恐慌心理,抛出“花钱就能修复征信,重新做人”的诱饵,而其业务大多是材料造假、伪造证明、恶意投诉、欺骗银行。这类诈骗案每年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被骗金额从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这种类机构的所作所为,不仅涉嫌触犯法律,更损害社会诚信体系,必须严惩。
找非法机构进行“征信修复”,无疑是误入歧途。《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为什么明明能光明正大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却被不实广告信息忽悠?是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清,还是花钱交人代办省时省事的想法在作怪?另一部分当事人征信报告上出现污点,不立即改错、还钱,用实际行动重塑个人信用,反而想走邪门歪道,主动向“征信修复机构”投怀送抱,最后信用、钱包双双落空。
征信报告,是社会生活另一张通行证。征信系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概念,任何人都无权随意更改或删除个人征信上的不良记录。试图作弊、花钱修复,无疑是在增加信用污点,后果只能是寸步难行。
(_原题为:花钱洗白征信,是再增污点)
来源:北京晚报
【 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修复”一条1000元?警惕,这是再增污点】流程编辑:u060
推荐阅读
- 黑客|“阿里守护神”从叛逆少年到500万年薪,他是如何征服马云的
- 提供者|网信办就《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 农村电商|绵阳北川:升级农村电商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 手机号|太赞了!微信上也能注销手机号码:不用跑营业厅,不用担心征信
- 算法|网信办等四部门:算法推荐服务须提供不针对个人特征选项且可关闭
- 内容创作|谈谈我的内容创作之路:从起点到征程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发布丨违反7天无理由退货、虚构原价……最高法就网络消费纠纷征求意见
- 赔偿|网购中的这些纠纷或将得到赔偿 征求意见稿来了
- 网络直播|最高法就网络消费纠纷司法解释公开征求意见
- 直播间|看直播带货被忽悠找谁理赔?网络消费纠纷首个司法解释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