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儿子为何大多不得善终?

李世民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谓是罕有的明君,开辟了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贞观之治!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代明君李世民在家庭方面还是遗憾颇多!首先拿李世民本人来说,弟兄们为了那把椅子,争得头破血流,最后不得不进行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将自己的哥哥和兄弟杀死 。
虽然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毕竟是骨肉相残,这对他父亲李渊来说,也是最不想见到的一面 。历史真是有奇怪轮回的,等他逼父退休,自己坐上大唐第一把交椅子后,他的子孙也在皇权的血腥争斗中纷纷中枪 。
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比他老爸的生育能力弱,共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
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李世民之子除了高宗李治、赵王李福外,其他人的结局甚为凄惨: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沦落而死 。
长子:李承乾,唐太宗即位,就被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 。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 。
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 。贞观十九年,李太子(645年)郁郁而终 。
次子:李宽,武德三年(620年)被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承继香火 。李智云早在唐朝建立前便薨逝,李宽继承李智云的楚王爵位,被封为凉州总管、司徒,但不久后病逝 。楚王李宽是宫女生的,他在小小年纪就被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但是因为病而过早去世,后代也不曾留下,也就孤单来孤单走了 。
三子:李恪,其外曾祖父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圣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故李恪与其胞弟乃融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在中华历史中可谓难得一见 。
他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他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 。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清除威胁,保证李治坐稳江山,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 。
【一代明君李世民的儿子为何大多不得善终?】四子:李泰,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遂立为人懦弱的李治为太子,李泰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永徽三年死于郧乡 。
五子:李佑,武德八年,封为宜阳王,当年又封为楚王 。贞观二年,迁移后封为燕王,转为豳州都督 。十年,又改封为齐王,被授予齐州都督 。他不学无术,爱好打猎,在舅父阴弘智的唆使下,于贞观十二年发动叛乱,三月三十日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被太宗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 。同党一并被杀 。他的被擒,导致太子李承乾谋反计划被发现 。
六子:李愔,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 。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 。639年(贞观十三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 。李愔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公子,多次为非作歹 。李愔在虢州,经常打猎,不避庄稼,百姓非常怨恨他 。
因'房遗爱谋反案'牵连到其同母亲兄吴王李恪,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在今重庆境内);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 。667年(乾封二年),死于流放地 。
七子:李恽,为人胆小怯弱,喜欢安逸享受 。李恽在安州,多造器用服玩,到了将离任时,有递车四百辆 。州县不堪其劳,有司上奏弹劾,唐太宗特宽宥不问 。唐高宗元年,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高宗派使者调查,李恽惶遽自杀 。唐高宗知道实情后,斩张君彻,追赠李恽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