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在古代,犯罪的人被流放时,难道不可以偷偷溜回来吗?

【韩愈|在古代,犯罪的人被流放时,难道不可以偷偷溜回来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这是韩愈老先生的经典名句,说的就是他上书给皇帝,结果一封朝奏九重天,一下子就被贬路八千 。八千里路途遥遥无期,路上真的是让人坎坷难行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古代被流放真的凄惨至极 。
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使一些小聪明,竟然流放的路上这么辛苦,而且流放的过程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限制,那么犯罪的人可不可以偷偷溜回来呢?例如像韩愈老先生,他本身就比较有钱,而且又有才华,流放到当地没人管他,完全可以直接跑回家,然后躲着生活 。
韩愈|在古代,犯罪的人被流放时,难道不可以偷偷溜回来吗?
文章图片

四、流放制度的缓和性
除了以上这些监管制度以外,其实流放制度也有自己的缓和性,例如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慎先生就曾经被流放过 。虽然流放的过程充满着艰辛,但是如果犯人能够老老实实做人,并且在当地好好表现,那么是有机会得到释放,甚至还可以得到提升 。
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流放是介于大罪和小罪之间的一个罪行,如果犯人为了这个最想要逃跑,很有可能就会变成砍头的罪过,例如当年的严世蕃,原本只是一个处罚的罪过,变成了砍头的罪过,那可划不来 。
但是,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罪过却可以通过积极表现,还有自己家人的运作,然后得到释放 。
一般来说,凡是当官的家里肯定有点钱,或者在朝场里面有点关系 。只要流放的时候躲过了朝廷的政治大灾祸,然后好好的运作官场关系,自己还是可以平平安安的回来的 。
所以,这个流放制度也有其缓和性,只要能够好好做人,还是可以避免生死危机 。所以很多官员即使听到刘芳也不愿意逃跑,而是想要等待机会 。
韩愈|在古代,犯罪的人被流放时,难道不可以偷偷溜回来吗?
文章图片

五、流放制度的目的
不过,看完这些可能也有的人会表示疑惑,流放制度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说把一群人流放到其他的地方真的有意义吗?
虽然是为了惩罚,但是走8000里的路程,这个过程太消耗人力成本了 。毕竟不可能是让逃犯自己走这么远,而是需要有官府直接监管,而且到地方还需要付出各种各样的监管和劳动力成本 。那么皇帝为什么要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难道单纯只是为了监管一下这些罪人吗?
其实答案不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历史上除了各种高级官员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地方,普通老百姓也被这种刑罚处罚过 。这样的刑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警告别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边陲地区的开垦 。
因为很多地方没有农田,都是一片穷山恶水,但是这毕竟是属于咱们的土地要开垦出来,所以就只能制定一条法律,让这些犯罪的人去开拓 。再加上这条法律,有的时候可以避免死刑,所以还是有不少的人愿意接受,而且管理成本上也不是特别高,因此这项制度居然被当成了一种特殊的惩罚制度流传下来 。
韩愈|在古代,犯罪的人被流放时,难道不可以偷偷溜回来吗?
文章图片

结语
所以看完流放制度以后,相信没有人再会对这个所谓的人在旅途有任何兴趣,这是一条不归之路,而且还是一条开荒之路 。如果普通人去尝试了一下,可能走到半道上就已经去世了 。但不得不承认,这个流放制度也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及警告的一些人,同时也变相的完成了朝廷开放的任务 。所以说古代流放之路有古人的聪明,但是如果身处其中想要逃出来,那可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只能够认命,或者等待释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