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深度解读曹操,一个被误解了1800年的盖世英雄( 二 )
这句话写得很有意思,是个典故 。说的是魏无知介绍了一个曾和嫂子私通又接受过贿赂的陈平给汉高祖刘邦 。刘邦本不愿意接收这个人,但魏无知却说,我们需要的是人之才,与德行无关,我推荐的是他的才能,刘邦这才重用陈平 。
钱穆先生非常欣赏这篇文章 。他说曹操的这篇《求贤令》很像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写得轻松诙谐 。
以曹操的身份地位,本该用庄重严肃的口气写《求贤令》 。但他连人家私通受贿的事儿都给写出来了,可见曹操敢想敢言的豪爽个性 。
钱穆先生说:
后来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三军,他作的《出师表》,亦如与朋友话家常,学的是曹操;
曹操倜傥风流,其下属羊累官至上书左仆射,当其都督荆州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学的亦是曹操;
曹操在军中,意态安闲,如不欲战 。曾用火攻败曹操于赤壁的周瑜,当作战时,背后却在听戏,学的还是曹操 。
由此可见曹操的魅力 。
06
虽然赤壁一战失利,但曹操以实现统一北方大业 。彼时,他已位极人臣 。
汉献帝先册封曹操为魏公,定国都于邺城,坐拥冀州的十个郡,以及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接着又册封曹操为魏王,定国都于邺城 。并准许曹操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 。其实,此时的曹操,虽然名义上还是汉臣,但实际已经等同于皇帝了 。
后来,孙权对曹操称臣,并规劝曹操以魏代汉 。群臣借机纷纷劝曹操自立门户,改朝换代 。但曹操并没有废掉汉献帝,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
在曹操死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更多人认为曹操是奸雄 。但我觉得曹操是实实在在的英雄豪杰 。
他在《述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句话说得虽然狂妄,但是坦诚 。
假若曹操是董卓之流,凭借他当时的实力,可以轻松废掉、甚至杀了汉献帝,自己称王 。但曹操至死都没有废掉汉献帝,也没有杀了他 。就是后来曹丕称帝,亦没有杀掉汉献帝,这足以说明曹氏父子之“仁” 。
每当我回想曹操的经历,都不禁想起晚清的曾国藩 。曾国藩也有很多机会可以举旗造反,而且他也有称帝的能力和实力,甚至当时的许多有权势的官员和社会俊杰都暗中支持他,但曾国藩却没有这个胆量 。
历史没有如果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曾国藩有曹操这般勇气,中国历史将如何发展,世界格局将如何排序 。
将曹操和曾国藩进行对比,我们便发现:曹操是不想(称帝),曾国藩是不敢(称帝) 。其中差别,不必我多言了 。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虽然留下了骂名,但我觉得从客观角度思考,这仍是一种进步 。大汉王朝已然名存实亡,君主昏庸愚弱,唯有贤能的君主才能带领中国走向远方 。
写在后面:
8月以来,我花了大量时间读“三曹” 。他们的诗其实就是“建安风骨”的最佳代表,建安时代的其他诗人作品,都无法与“三曹”相提并论 。
历代文学评论家对“三曹”文学地位的评论都不一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齐梁时期的钟嵘在《诗品》中将曹操列为下品、曹丕列为中品,曹植列为上品 。我的看法与钟嵘完全相反,我认为曹操实为上品,曹丕和曹植虽然不分伯仲,但兄弟二人中,我更欣赏曹丕 。
曹操的诗文写得非常“随意”,给人感觉“不修边幅”,如上文中所写到的《求贤令》的文风 。我认为这是曹操最大的特色,他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人,他的诗文不过是一种内心实在憋不住了的那种极其真实的自然流露 。他的诗中没有一个字是假的,一点儿也不做作,他甚至在韵律上也不苛求,只为吐露最真实的心声 。所以,曹操的诗给人感觉更加大气磅礴,更加悲凉古直,他的心中绝不仅仅有宏图大志,还有对家庭和家人的关爱;他的视野里绝不仅有大山大河,还囊括宇宙万千 。
推荐阅读
- 报告解读|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跨越数字分水岭?工信部给出7大建议 | 发展研究中心
- 广告|深度|互联网广告的葬礼
- 动机|为什么拼多多红包让人停不下来?来看这篇深度分析
- 实施赴国外上市网络安全审查,保障国家安全|专家解读| 安全
- nike|后流量时代,从深度拥抱存量用户开始
- 阿里云|西安一码通“崩溃”调查:一场系统性失灵的数字政府再思考|钛媒体深度
- 互联网企业|展望2022:平台经济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快手|深度解读美快联手:抖音凶猛,本地生变
- 美团外卖|深度解读美快联手:抖音凶猛,本地生变
- 评分|用户种草为何回归评价平台?基于豆瓣、亚马逊、大众点评的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