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60岁花甲老太凌晨打游戏”引争议,怎样的互联网生态能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文章插图
“60岁花甲老太太,凌晨三点排位用赵云拿五杀?”
一张这样的截图日前在互联网上“流传”。自限制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游戏时间后,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利用长辈身份信息不正确上网。尽管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后续回应,称采用17次人脸识别确认了身份,但仍引发了一连串讨论与质疑:现阶段的青少年模式究竟能否彻底解决网络沉迷问题?
不久前,2021上海市网络举报宣传月活动启动,在宣传月中,通过邀请正能量博主走进学校、社区,让中小学师生、家长走进互联网企业等,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今天(16日),家长与学生“组团”走进小红书,现场聆听正能量博主分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经验知识,推动互相理解、共同筑建健康“冲浪圈”。
文章插图
“青少年模式”上线,守牢底线打造“上海模式”
最近,上海一名教师反映:互联网平台上的“青少年模式”设置起来过于繁琐,许多家长往往不会主动设置,甚至还存在不知情的现象。相关调查显示:目前许多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入口藏得深、覆盖不够广、身份识别不精准、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使得“约束”事倍功半。
《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试行版)》(以下简称《指南》)由此亮相,并在哔哩哔哩(B站)、小红书、喜马拉雅、阅文集团等18家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网络平台推广试行,为未成年人织密“保护网”。《指南》制定的20条规定,让网络平台有了衡量对错的“标尺”。比如,为从源头上减少不良App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指南》要求属地应用商店督促App提供者发布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信息,设置“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统。
以小红书为例,平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晚上10点至早上6点无法使用,每天使用时长累计不超过40分钟,且无法轻易延长使用时限。而在“青少年模式”下的首页,仅展示经过筛选的教育知识类笔记,这些内容适合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年龄段,并定期更新、丰富青少年用户体验需求。
据悉,上海将聚焦网络治理重点领域和环节,总结“青少年模式”试点推广的经验,形成有特色的“上海模式”。
文章插图
家校社携手搭建“防护网”,让互联网成为青少年成长“敲门砖”
随着《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出台,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进行矫正,一周只有三小时可以上网打游戏。然而,控制了网络游戏时间,网络小说、漫画、短视频、直播等等仍有潜在“危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鸿沟”成为横梗于眼前的问题。小红书人文出行类博主“Kyle脚步不停”这样理解:数字鸿沟,指的是能否利用互联网为个人成长与生活服务,这也是大部分家长与青少年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只有最大程度让互联网成为良性使用工具,才能推动青少年发展,更能缓和家庭关系与亲子沟通。” 心理医生王怡蕊现场向专家们分享了观点,她认为应该鼓励青少年主动利用网络获取技能和展示创意,如上网学绘画、编程、摄影、剪辑、混音,成为网络世界的创造者,而不是他人内容的消费者。
就以小红书上“小刘的狗子叫阿财”博主为例,他是一名10后小学生,平台上分享的都是父母用视频记录的日常生活,从学习、玩耍到思考,这不仅构建了亲子之间沟通平台,也以正面的形象影响更多网友。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