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清朝入关后为何要将“发型”极端处理?事后证明多尔衮手段确实不一般
撰文:赵立波
多尔衮在山海关大战后,下发第一份安民文件竟然是“发型问题:“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 。”同时对于大明官员投靠的第一件事也是头发问题:“凡投诚官吏、军民,皆着薙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在多尔衮眼里这是清朝有关发型最重要的一份指令了 。
文章图片
清代官员朝服
朝鲜使臣回国后向国王汇报说:“闰六月,清人迫胁北京汉人,尽令剃发,自北京以东,凶歉太甚,关内土贼群起,杀害官吏 。”至此清朝关于头发的高压达到了极致 。从唐代靺鞨,魏晋勿吉,两汉时的挹娄,一直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的肃顺,这个民族一直在东北边疆繁衍变化,发型虽然也跟着改变,但整体来讲一直都是扎着辫子 。当时强令剃发,在他们看来,只要汉人肯剃发,就会忘记大明,转过来忠顺清朝 。而在汉人来看,“旧体制下,男子人格和地位的优越感是以精心蓄留的长发为象征的,而那些在满族勇士看来意味着阳刚之气的东西,在汉人的眼里的确是娇弱妇道的象征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文章图片
这就是除了民众在改朝换代外的心理悲情外,头发问题以授之于父母外,更多的还包含着彼此严重分歧的审美标准 。努尔哈赤曾对此有过描述 。在后金天命五年(1620)时,他修书给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说:“明与朝鲜异国也,言随殊而衣冠相类 。二国尚结为同心,尔我异国也,虽言殊而服发亦相类;……愿同心协力共图有仇之明,如此不亦善乎 。”《满洲实录》可以说,努尔哈赤抓住了文化心理上的共识,最终得到了察哈尔部的归顺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为了拉拢朝鲜特意下令:“自今后朝鲜被掳军卒,更勿剃发,使之长发云 。”可知努尔哈赤当时就是要集中精力攻打大明 。他的儿子皇太极两次出征朝鲜,“俱令剃发”,但在大败朝鲜后,则降其为属国,使者“进京朝贡,冠戴如故 。”《李朝实录》
文章图片
剃头匠
当水与土全面融合之后,满洲高级别官员开始建议皇太后全盘汉化,对此皇太极予以了训斥,认为满洲的衣冠除了传统之外,于骑射实战更为便利,此后他正式定调:“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 。”其中皇太极明确反对汉族女子裹足不失进步之举,孰料此后裹足竟然在清朝蔚然成风 。
此后自康、雍、乾三代的不断治理下,边疆地区也逐渐“剃发而降” 。乾隆十六年(1715),他下诏对全国各地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即相貌服饰进行汇编说:“我朝统一区宇,内外输诚向化,其衣冠状貌各有不同……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蓝,以昭王会之盛 。”《皇清职贡图》
文章图片
神鞭剧照
衣冠、发型全面成为清朝一统标志,而这些逐渐成为时人的逐步接受 。历史循环往复,当清朝末年,再次掀起剪辫子热潮,年纪大的人因为剪去鞭子而寻死觅活的地步 。老电影《神鞭》有句经典台词,“辫剪了,神留着”成了“大侠”的最后安慰 。
文章图片
【多尔衮|清朝入关后为何要将“发型”极端处理?事后证明多尔衮手段确实不一般】神鞭剧照
推荐阅读
- 马化腾|清朝最厉害的商人,清政府都向他借钱,估计马云、马化腾都佩服他!
- 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后,16个儿子结局如何?多尔衮三兄弟都是非正常死亡
- 湘军|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是哪一个?不是汉朝、也不是唐朝
- 布政使|清朝时的“布政使”,放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你可能永远都不会信
- 岳钟琪|清朝岳钟琪,是投靠异族的汉奸,还是奠定中华版图的英雄?
- 清朝|满蒙联姻逐渐衰弱,暗藏清朝格局变化,反映满蒙汉三族地位变化
- 雍正|故宫发现清朝圣旨,雍正24岁儿子神秘消失,学者:雍正真狠心
- 康熙|康熙如果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西方列强或许也忌惮三分
- 学政|清朝学政官职不算高,为何很多人都说学政有与巡抚对抗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