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社区团购热潮退却,谁是电商卖菜“接盘侠”?( 二 )


归根结底,就是卖菜这门生意难整活,但为什么?
市场层面,生鲜关乎民生问题,需求量虽大但产品损耗率高,再加上平台混战中采用的低价策略,导致“卖菜”这件事更加利润微薄,各家很难维持盈亏平衡。
以投入量较高的美团优选为例,在疯狂布局之后,2021年第二季度,美团新业务亏损达到172.8亿元,其中大半亏损来自美团优选;拼多多亦也如此,同期,拼多多自营收入降至30亿元左右,直接致使营收不及预期。
另据招商证券研报指出,社区团购行业差不多已经“烧掉”近500亿元的资金体量,预计还将持续大幅亏损。
技术层面,用人量大成本高,技术又是一道难关。
生鲜本属于农业赛道,不同于快消品与餐饮业,决定行业是一条重资产的赛道;同样,因为产品高损耗问题,行业又是一条注重供应链的赛道。
但往往小商户没有资金搭建完善供应链,大企业因为市场与流量问题前期忽视供应链建设,导致行业要想做好品质保障很难。因此从人才和技术成本上讲,想要做好生鲜这件事一点都不简单。
模式层面,模式多种多样,但跑通的却少。
市场上常见的社区团购模式、生鲜电商中的前置仓模式、到店+到家模式等,各个都是重资产模式,获客成本、履约成本高。
因此行业一旦打起价格战,想要真正做到盈利很难。好比采取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优势是在于便捷、也离消费者更近。但自2018年到2021年第二季度,每日优鲜连续亏损,未能实现盈利;社区团购模式亦如此,上文所述美团优选与多多买菜都处于入不敷出状态当中。
竞争层面,不论是社区团购还是生鲜电商,卖菜一直是巨头争夺的主战场。
毕竟菜篮子关乎老百姓民生问题,政策不允许互联网企业形成垄断或恶意竞争趋势。所以,卖菜这门生意从本质上讲就很难被巨头吃透。
然而不论怎么讲,卖菜就是一门好生意。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约2.04万亿元。此外,2020年国内社区团购市场交易规模750亿元,同比增长120.58%。预计2021年将达到1040.3亿元,增速38.7%。
况且菜篮子本就是生活场景中最大的一个流量入口,在互联网流量见顶时刻,巨头们也不会完全放弃这片市场。
所以卖菜是很难,但大家还是会奋斗到底。
三、全新调整阶段,谁来接盘?目前,社区团购也已驶入了全新分水岭阶段——“强者愈强,不适者淘汰”;而在万分激烈的补贴大战过后,谁在“裸泳”一眼见分晓。
“老三团”中两员败退,同程生活关停、十荟团妥协“关停部分低效城市,聚焦核心优势区域”;巨头旗下社区团购品牌也纷纷宣告退出或缩减业务线,橙心优选被传或并入京东体系,京喜拼拼退出重要省份。
【 巨头|社区团购热潮退却,谁是电商卖菜“接盘侠”?】竞争者的不断退出,也使得社区团购的竞争格局分外明朗,仅剩下兴盛优选、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以及新入局者阿里旗下淘菜菜在争夺行业前三。
兴盛优选作为行业最早的玩家,长期来靠着先发优势抢占着行业前三位置。
据其披露数据,2020年兴盛优选达到了400亿元交易额,这是2019年体量的四倍。目前其其单量维持在1000万单左右,6月日单量在800万至900万单,但相比巅峰时期的1200万单还是有所下滑。
但兴盛优选早已被后来者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们赶超。据多多买菜与美团优选两家披露数据,4月份,多多买菜日交易额1.65亿,日单量2500万单;美团优选1.6亿,日单量2300万单,多多买菜以200万的日单量差异险胜。
另一面,阿里自近期孵化出社区团购品牌淘菜菜,正在争夺兴盛优选的第三位置。据其披露数据,淘菜菜目前的日单量达到800-900万单,暂与兴盛优选同列行业第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