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于凤至独女张闾英:不愿走母亲老路,拒婚孔家嫁平民,至今健在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
——歌德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对现有生活状态的满足感,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幸福是一种主观意识的感受,同时又与客观现实密切相关 。
正如歌德所言,一个人对幸福的认知一定与内心感受有关,也与受到的教育、经历过的波折密不可分,遵从内心的选择往往是获得幸福的捷径 。
于凤至|于凤至独女张闾英:不愿走母亲老路,拒婚孔家嫁平民,至今健在
文章图片

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张闾英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婚姻 。她对幸福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能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 。她不会像母亲一样去忍耐这种痛苦 。
张闾英果断的拒绝了与孔家的联姻 。虽然其他家人包括父亲张学良都不能理解张闾英的选择,母亲于凤至还是支持了女儿的决定,她也是唯一支持女儿张闾英的家人 。经历过婚姻的苦楚,于凤至完全能理解女儿的感受 。
出国避险,遇到一生所爱
不久以后,西安事变发生了,张学良也被幽禁 。为了儿女们不被牵连,于凤至把孩子们再次送出国,避险 。张闾英出国后,很快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读书 。在这里,她也遇到了一生所爱 。
陶鹏飞,虽然不是出身名门望族,也算是书香门第 。各个方面也很优秀,张闾英和他初相识的时候觉得这个人性格稳重大气,沉静没有一点骄躁,和那些纨绔子弟不同 。
于凤至|于凤至独女张闾英:不愿走母亲老路,拒婚孔家嫁平民,至今健在
文章图片

渐渐地接触下来,张闾英发现陶鹏飞还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运动天赋极佳,篮球打得特别好 。慢慢地,两个年轻人互生好感,陷入爱河 。
可是陶鹏飞虽然对张闾英非常爱慕,但是也深知二人出身不同,门不当户不对相差甚远 。陶鹏飞问张闾英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张闾英只说了一句话:“若我们成亲,今后你身边只可有我一人,你可能做到?”
这个问题包含着张闾英对婚姻的恐惧 。也难怪,看着母亲糟糕的婚姻生活,张闾英的恐惧也可以理解 。陶鹏飞真诚的回答张闾英:“婚姻不本是如此吗?”后来的生活也证明了陶鹏飞是个好丈夫,张闾英独具慧眼 。
张学良本是不同意张闾英下嫁的 。但是他自己身陷囹圄,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了 。在得到于凤至的首肯之后,二人结为夫妻 。少了豪门的琐碎,二人过得平淡而幸福 。少了锦衣玉食,幸福却多了很多很多 。夫妻俩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俨然一对神仙眷侣 。
于凤至|于凤至独女张闾英:不愿走母亲老路,拒婚孔家嫁平民,至今健在
文章图片

张闾英虽然不满父亲对母亲的无情,心里还是很惦念被幽禁的父亲,毕竟父亲对她的疼爱和栽培一样都没少 。1990年张学良被释放后,张闾英每年都会去探望父亲 。
张闾英现在定居美国,已经有104岁了 。能够如此长寿,除了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张学良百岁去世),一生婚姻幸福也是重要的原因,母亲于凤至曾经患有乳癌,应该也是受情绪压抑影响 。
结语
张闾英放弃豪门望族,选择了嫁作平民妇,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所谓门当户对,除了门第,学识,家财的匹配,精神上的共鸣更为重要 。
于凤至|于凤至独女张闾英:不愿走母亲老路,拒婚孔家嫁平民,至今健在
文章图片

【于凤至|于凤至独女张闾英:不愿走母亲老路,拒婚孔家嫁平民,至今健在】只有两个相通的灵魂才能碰撞出真爱的火花,两个人才能够相亲相爱历久弥新 。灵魂伴侣的爱情不会褪色,真正的幸福,莫过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