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发热卫生巾”被投诉烫伤,跟个人体质有关?
近日,某知名品牌的一款“黑科技发热好暖卫生巾”被网友投诉烫伤私处,有人认为其广告中的表述涉嫌虚假宣传。而该品牌回应称,温感因个人体质不同产生差异,“使用效果具体看个人”。
文章插图
据悉,该卫生巾的广告明确表示无低温灼伤,无刺激。但一边说无灼伤无刺激,另一方面又说“和个人体质有关”,似乎有些自相矛盾。
文章插图
再看看旗舰店的买家评价,吐槽、差评的不在少数……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投诉的女生说私处被烫伤,究竟烫伤成啥样,有没有到达影响人身安全的程度,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但很显然,这位女士是被低温烫伤了。
而其实,低温烫伤在临床上很常见,并非商家回应的“与个人体质有关”。
什么是低温烫伤?日常生活中,开水、滚油、烟头、热金属等造成烫伤的温度通常达到100℃以上甚至更高。但有些热源如热水袋、暖宝宝等,温度相对较低,但长时间持续接触,也能造成皮肤的烫伤,习惯上就称之为“低温烫伤”。
一般认为,造成人体正常皮肤烧伤的温度阈值为45℃,热源的温度、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同烫伤的发生和烫伤程度呈正相关。
皮肤的耐受力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脆弱。研究发现,如果皮肤温度保持在45℃,约6个小时可引起表皮基底层细胞不可逆的病变,当皮肤接触70摄氏度的温度持续1分钟,就可能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摄氏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
文章插图
高温烫伤通常发生在接触高温物体的瞬间,患者通常会做出烫伤的本能回避反应,非常明确自己被烫伤了。而低热烫伤虽然热源温度较低,但是局部皮肤与热源存在一个长时间的、持续的接触过程,在局部形成了“热蓄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了烫伤的发生。
什么情况容易发生低温烫伤?发病多见于冬季,较多使用取暖用品的时候,由于皮肤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反应,人就不会明显地察觉。加上冬季人体的神经末梢反应本来较为迟钝,皮肤就更不易马上感觉到烫。
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取暖用品,例如抱着很烫的热水袋过夜、电热毯整夜不关,起床后就会发现皮肤发紫发红甚至出现水泡等情况。烫伤部位大多位于下肢,因取暖用品最多用于足部的保暖,而在睡眠中,随着不经意的翻身、体位移动,取暖用品会发生位移,导致下肢甚至躯干、上肢部位接触、压迫热源,从而引起烫伤。
文章插图
也有发生在其他季节的低温烫伤,例如军训期间炙热的地面导致足底皮肤烫伤,手剥栗子时手食指持续接触栗子,频繁使用打火机导致打火机外壳的温度升高烫伤大腿(放口袋),压着充电中的手机等。
另外,现在很多人会买理疗设备回家用,如红外线频谱仪、热毛巾、家庭理疗设备(周林频谱仪、神灯、火罐)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低热烫伤,尤其是老年人、有系统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昏迷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热烫伤,且烫伤程度通常都比较严重。
同理,发热卫生巾也是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的。
烫伤后有什么表现?和开水等高温引起的烫伤以及明火引起的烧伤不同,被低温烫伤后,皮肤表面的烫伤面积看起来可能不大,烫伤皮肤表面也不一定有伤口,但创面往往比较深,而且由于没有特别的疼痛,烫伤在一开始并不容易察觉。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