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受封吴王,两者封王的原因及手段有何不同?

一、刘备自称汉中王
刘备称王的时间比孙权早,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打败了曹操,到了秋天,刘备自称汉中王,根据蜀汉群臣的《汉中王劝进表》来看,刘备自称汉中王的原因如下:
1、曹操准备祸乱天下 。
蜀汉众臣认为:曹操准备窃取汉室天下,毒杀了皇后与太子,祸害百姓,使皇帝陛下(汉献帝)困居在穷困的县城(许都),汉朝天下随时会被篡夺 。
2、刘备爵位不高,不足以扫平曹操 。
刘备是汉朝皇室后裔,国家重臣,志在兴复汉室、为国献身,但他的爵位不高,没有赐给九锡,不能以此镇守江山社稷 。
【刘备|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受封吴王,两者封王的原因及手段有何不同?】
刘备|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受封吴王,两者封王的原因及手段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曹丕称帝后,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都督荆州、扬州、交州三州军事,其实曹丕所谓的封赏不过是个程序而已,孙权已经实际占领了荆州、扬州、交州三州,曹丕封不封,都是事实存在的,或者说曹丕默认了孙权对三州的占领地位 。
没过多久,刘备称帝,接着发动了夷陵之战,一年后,刘备战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狼狈逃回到白帝城永安宫,一病不起,直到去世 。
孙权被曹丕封吴王的时间比刘备自称汉中王晚了一年多,两人也有本质区别:刘备是自己封自己,孙权却是曹丕这个皇帝封的,刘备的汉中王是汉朝的诸侯王,孙权的吴王是魏朝的诸侯王 。
两人也有相同点,就是他们各自受封王爵的实力,都是自己打出来的,是先有实力,后有爵位的,两人都是实力派的诸侯王 。
刘备|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受封吴王,两者封王的原因及手段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但原因各不相同,孙权受封吴王有几个原因:
1、曹丕为了拉拢孙权 。
曹丕称帝一个月后就封孙权为吴王,曹丕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真正地统一天下,也就是打败孙权与刘备,三家归一,如果能做到,这样的政绩就超过了他的父亲曹操 。
曹丕急着封孙权为吴王,是为了拉拢孙权,曹丕毕竟是新君即位,是需要得到各方的承认,只要孙权依然归附自己,并在魏朝之下当个地方官,至少在名义就是统一的,这也算是曹丕的政绩 。
要知道曹丕建立的是魏朝,而刘备所兴复的是汉朝,两者是政治死敌,曹丕很明白,对于刘备,只能靠战争,战争之外,刘备是不可能归附的,对于孙权,却可以靠政治手段,封孙权一些虚名的官职和爵位,只要孙权在政治上归属魏朝,对曹丕来说就是政治胜利 。
刘备|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受封吴王,两者封王的原因及手段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2、孙权需要曹丕 。
孙权偷袭荆州后,面临来自刘备的报复,事实上,孙权早就想到了刘备会报复,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孙权向曹魏称臣的行为就是为了对付刘备,这倒不是孙权怕刘备,而是因为孙权不能两线作战,国家的战略必须以稳妥为见 。
孙权向曹魏称臣,并且向曹魏得到了不会进攻自己的保证,这是孙权想要的 。如果孙权不向曹魏称臣的话,一旦刘备攻打孙权,曹魏在北方再大举南下攻打孙权,孙权就会面临严重的战略危机,就算孙权能挡住刘备,也无法挡得住曹魏 。
孙权在政治上确实非常成熟,战略上一气呵成,从暗中与曹操勾结、偷袭荆州、向曹魏称臣、夷陵之战打败刘备等一系列事件来看,孙权度过了来自刘备的危机,然后孙权就开始对曹丕不再尊敬了 。
刘备|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受封吴王,两者封王的原因及手段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曹丕让孙权把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孙权起初一直拖,等到打败刘备后,孙权直接拒绝了,曹丕这才明白自己被孙权给耍了,但为时已晚,孙权已经打败刘备了,没有外顾之忧了,即使曹丕三次南征孙权,依然被孙权挡住无法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