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忽必烈传:南宋气数尽 蒙元攻下襄樊

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蒙古人经过几番征讨,将日渐衰落的西夏和金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这也意味着蒙古帝国的边界与南宋接壤,而南宋则成为蒙古人下一个征服的目标,但这也是最难征服的目标 。
南宋|忽必烈传:南宋气数尽 蒙元攻下襄樊
文章图片

这一时期蒙军在襄樊外围修筑十余处城堡,建立起长期围困襄樊的据点,完成了对襄樊的战略包围 。
由于地处江南的南宋遍布大河与湖泊,水战至为关键 。蒙军曾与宋军进行过安阳滩水战,虽然最终转败为胜,但蒙军水战不如宋军却是事实 。熟悉水军的刘整遂建议,一边筑城围襄樊,一边造船训练水军 。忽必烈很快批准 。
阿术与刘整齐心协力,很快造出战船五千艘,并日夜操练,训练了七万水军 。之后再度攻打襄樊,仍旧无法攻克 。蒙军遂将襄阳城围个水泄不通,致使城内供应严重不足 。
面对着蒙军的战略包围和进攻,宋军也进行了反击和反包围 。1268年,为打破蒙军鹿门、白河之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军,但被蒙军打败,宋军伤亡惨重 。
次年三月,宋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蒙军作战,战败 。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乘秋季大雨之际,率军救援襄阳,兵败 。这一年,吕文德病死 。朝廷命李庭芝以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支援襄阳 。
1270年春,吕文焕从襄阳出兵攻打万山堡,蒙将张弘范、李庭反击,宋军大败 。九月,吕文德的女婿、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不听李庭芝指挥,率水军增援襄阳,蒙军水陆两军迎战,宋军大败,范文虎逃归 。1271年,范文虎再次率军援助襄阳,又一次大败 。
三年中,宋军的多次援襄都被蒙军打败,而襄樊城中宋军的反包围也无法取得成功 。困守在襄阳城中的宋军面对着败局,依旧选择了坚守 。
1272年四月,驻扎在郢州(今湖北钟祥县)的李庭芝因向朝廷请求派兵增援襄樊无果,只好在当地征召三千多民兵,由总管张顺、路分钤辖(注:武官名)张贵带领支援襄阳 。
张顺、张贵等乘着一百艘安装火枪、火炮等武器的船只和大批物资,强行突破了蒙军的封锁,冒险杀入襄阳城中,张顺在战斗中阵亡 。张顺尸身在数日后浮出江面,其身中四枪六箭,手中仍死死抓着弓箭不放,足见当日战况之激烈 。
其后,蒙军在汉水江面布列撒星桩,扩大封锁,令襄阳的形势更加严峻 。
七月初,吕文焕派张贵突出重围,希望能与驻扎龙尾洲的范文虎部约期会合,内外夹攻元军,没料到范文虎已经撤离,两军展开一场遭遇战,宋军因极其疲惫,战斗中伤亡过大,张贵重伤被俘而死 。无奈之下,李庭芝施离间计,想在忽必烈与刘整之间制造猜疑 。忽必烈识破其计谋,继续重用刘整 。
尽管蒙古军队打败宋朝援军,但驻守襄樊城的宋军依旧在顽强抵抗着 。在此关键时刻,蒙元汉人大将张弘范建议切断襄阳和樊城间的联系,使两城各自变为孤城,然后水陆夹攻樊城,樊城一破,襄阳也无法保存 。刘整也提出类似的分割围攻战术建议 。
阿术深以为然,遂命令识水性的士兵下水锯掉汉水中的木柱,砍断铁索,焚烧连接襄阳与樊城之间的浮桥,切断了襄阳守军对樊城的支援通道 。
1273年正月,蒙古军队发动了对樊城的攻击 。此次进攻忽必烈还调来了出自西域的回回炮 。这种炮攻击力强,威力无比,连最大的树木也能一炮摧毁 。在蒙古军队的猛攻下,樊城被攻破,宋将范天顺力战不屈,自杀殉国,副将牛富城破后仍率百余人与元军巷战,最后赴火殉节 。
樊城失陷后,襄阳岌岌可危 。襄阳守将吕文焕多次派人向朝廷告急,但贾似道早已封锁了消息,不许任何人在朝中对宋度宗说起边境危急之事,并杀死了一个向度宗透露襄樊被围消息的宫女 。外无援兵、内无充足粮草的吕文焕,在坚守了六年后,在忽必烈派能言善辩的大臣阿里海牙劝降后,终于开城投降 。其后他受到忽必烈礼遇,被封为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等,其麾下军将士卒也得到赏赐与安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