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谁是Facebook(FB.US) VR的敌人( 二 )


当扎克伯格自以为开辟新战场,降维打击了一众竞争对手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同为客厅娱乐设备的Oculus,敌人或许就是躺着也能刷的抖音。
当内容产品越来越多,网民都快不够用了。当短视频横空出世的时候,它抢走的就是聊天软件、游戏、爱优腾们的生意。如下图所示,这些不同类别的产品,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
f谁是Facebook(FB.US) VR的敌人
文章插图
归根结底,大家做的都是抢时间的生意。当Facebook重金补贴砸出一个VR生态的同时,它或许忽视了,Oculus现在的敌人,不是PS,而是已有的手机生态。更麻烦的是,目前的VR远远不是对手。
首先是生态匮乏。Oculus看似是新东西,但满足的还是老需求。更何况,如今的客厅场景的VR,还属于亏钱砸生态的阶段,一年多来除了一款半衰期之外,再无经典面世。打个比方,谁会用一款只有几个应用可选的新手机呢?
其次是体验不行。目前的客厅VR,体验上,还存在价格-舒适度-配置的不可能三角。
简单来说,就是体验非常好的VR设备会很大很重,且价格不菲,而适合家用的VR设备总会不得以牺牲体验。原因在于,VR体验要好,就需要堆硬件参数:视场角、刷新与延迟、自由度,而这背后对透镜的设计、屏幕和处理器的性能、传感器数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得不提高价格,降低便携性。
VR是对的,但短期看,客厅VR是错的,跟丰富生态的手机来说,最终都会一时尝鲜,从此角落吃灰。
那么,VR如何不被成熟的手机生态降维打击?
02、VR很好,但到底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降维打击别人就行。
近期,一则“中国现存KTV企业不及七年前一半#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人们才恍然发现,近几年传统KTV数量断崖式下跌,截至今年3月,现存的KTV企业仅剩6.4万家,比巅峰时期少了一半。早在去年2月,K歌之王总经理就在网络流传的公开信中表示:“2019年开始,(KTV行业)效益与前几年相比,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KTV的衰亡似乎只是一个缩影,过去承包了中国人大部分休闲娱乐的KTV、电影院、甚至线下商场,都面临着客流量减少的窘境。
那么,这是线下业态正逐渐落寞吗?
其实不然,一股线下VR体验馆的旋风正在悄悄刮起。以其中的头部品牌——“未来战场”为例,大规模开店仅1年,就已经覆盖了全国74个城市,坐拥109家门店,而在未来的4个月,官方计划称将在全国开设至500家门店,开店速度堪称VR界的海底捞[7]。
支撑高开店数的背后,是正向的盈利循环。创立“未来战场”品牌的VR技术服务商STEPVR是唯一盈利的VR企业,过去累计付费用户数超过100万,2021年预计吸引超百万人次付费用户,今年纯利润预计超8000万。
成立于2013年的STEPVR是行业内的元老,过去一直为电竞体育、虚拟视频等行业提供VR技术的研发和整体解决方案,在足够的技术积累前提下,2017年完成了从纯技术性的商业化转型。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做的是B端场景的VR。
从B端切入VR,优势在于躲避了手机的成熟生态,还降维打击了别人,比如KTV、剧本杀、真人CS、游乐场等等。
首先,线下VR游戏场馆拥有其他业态无法企及的沉浸感,广受热爱尝鲜的Z世代的欢迎。其次,线下VR游戏场馆地理位置优于真人CS、游乐场等项目,可以说是商业中心的迪士尼。最后,VR游戏的对抗性也带来了社交黏性以及复购率。
这也成就了“未来战场”成为日益冷清的线下商业体的引流之王:线下门店最快回本记录是一个半月,平均季度复购率高达68%。
除了商业模式立住脚以外,线下VR还可以从体验上打击面向C端的客厅VR。道理很简单,好的VR必定是具备五感的VR,但一款面向消费者量产的VR产品,势必要考虑到配套的舒适度、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这都在牺牲配置的前提下,也很难有配套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