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v|向广告费浪费说不,京准通7周年亮剑数智化神器

“我知道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却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 这是广告圈的一句名言,也充分说明了像摸黑走路一样的传统广告投放亟待变革。过去几年内,数字化转型席卷营销领域,京东在2014年9月正式上线的数字营销平台京准通就是这种变革的缩影。
7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中国电商交易额从2014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超37万亿元,京准通也不断升级,从2015年的京腾计划上线到2016年推出京准通2.0,再到2017年自动化广告投放产品上线,和2018年上线京东商智、数坊,以及2019年上线MTA、TMM、优投实验室等营销工具,2020年上线京速推……京准通的七年,就是营销走向数字化、数智化的成长史。
clv|向广告费浪费说不,京准通7周年亮剑数智化神器
文章插图
在成立7周年之际,京准通又带来了重磅的创新营销产品:“营销方略”,这是数智化营销的巅峰之作,也展现出数智化对零售三要素“人、货、场”的大改造和大升级。
数智化的“人”:解密CLV
“我们收到不少客户对我们的反馈,说ROI太高。” 笔者在京准通调研时听到的这句非常凡尔赛的话,从侧面透露出数智化营销的效果。
营销人,最苦恼的就是ROI,同样的1块钱投出去,为何有时候能取得几倍的效果,而有时候却入不敷出?除了浪费,很大程度上还因为看到广告的“人”不同。简言之,价值不同的用户看到广告,自然带来不同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将广告尽可能地推送给高价值用户?用户的价值又如何评判?京准通·营销方略有一个神秘武器:CLV,就是为此而生。
clv|向广告费浪费说不,京准通7周年亮剑数智化神器
文章插图
熟悉营销的人们可能知道CLV,全称是Customer Lifetime Value,即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模型,是对客户未来利润的有效预测。京东的CLV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它是京东与硅谷科学家联合打造,从200多个模型参数中精选了核心指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用户在京东平台未来一年对品牌贡献的价值。
对于品牌来说,CLV可以对用户进行量化,从而指导其解析、触达中长期高价值人群。相比传统CLV模型是根据过去行为预测未来,京东的CLV模型则既参考历史购买行为,又结合当前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用户分层运营。
CLV模型相比传统广告投放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不同?某电视新品在今年京东618期间就做了一个试验:在投前,通过CLV模型找到不同价值的人群,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投放,结果显示采取CLV直接投放方式,CTR(点击通过率)优于传统投放方式1.5倍,采取CLV标签切割定向投放方式,CVR(转化率)优于传统投放方式3倍。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通过将“人”数智化,差异化地进行广告触达,可以有效果的倍增。
数智化的“货”:从“人找货”到“货找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那么货是否也是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货能成为爆品,而有的货却反应平平。
是否有可能用数据分析的方式找到最具爆品潜质的货?答案是肯定的,京准通·营销方略的商品洞察模块就可以实现这一点:通过测算品牌目标与商品销售间的关联关系,推选最适配品牌推广的单品、多品组合、商品分类,而且还能对商品进行定位划分,引导商家基于这个定位,进行针对性的货品运营和广告投放。
找到最适合推广的货,还要有最适合的促销方式。京准通·营销洞察的智能权益模块,可以根据组合量价分析,推荐促销组合策略,帮助商家实现降本增效。例如,智能权益模块可以根据销售目标为不同的SKU推荐最优价、次优价和折扣下限,未来还将能统一创建、管理、投放促销权益,实现广告投放的更大提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