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京东下单,拼多多发货?无货源店铺存在争议( 二 )


二、他们是否违规?1. 从平台规则的角度入手既然是属于电商平台的事情,我们可以先从京东以及天猫这类电商平台的《平台规则》入手。这些规则是平台对商家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如果商家存在违规行为,平台就会依照这些规则来对商家进行处罚。首先来看天猫平台对于无货源店铺的规则内容,它包括了无货源店铺的定义、轻重情节以及处罚方式。
天猫的规则发布于2020年的10月22日,自从公布之后,天猫就开始着手处罚甚至关闭这一类无货源店铺。包括最近的这一段时间,从部分电商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来看,天猫的确是采取了一定的行动来处理这些店铺。
消费者|京东下单,拼多多发货?无货源店铺存在争议
文章插图
除天猫之外,另一个我们较为常用且口碑不错的平台便是京东,京东也针对无货源店铺进行了规定,只不过京东对这类经营模式的定义是“恶意倒卖”,从条文的内容来看,京东和天猫的定义虽是大同小异,但是也有着各自的区别:
京东的规则表述是“并”:需要既存在批量复制他人店铺内商品,大量恶意铺货恶意挤兑平台流量的情形,也需要存在依靠他人店铺完成交易的行为才会被判定为“恶意倒卖”,可见京东的判定标准会相对严格。从以上的规定看,京东还将相关的线索来源进行了列举,包括有用户投诉、系统识别等,当然天猫也是用类似的模式进行判定。总的来说,两大平台的规定各有千秋,可见作为国民认可度较高的电商平台,在实践中积累的相当丰富的经验。
除了京东以及天猫之外,像苏宁易购等的平台也已针对“无货源店铺”进行了规定。可见,目前对于商家资质有较高要求的平台,基本都有关于“无货源店铺”的处罚规则。
2.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入手不过,就现在而言,并非是所有的平台都将“无货源店铺”的处罚内容写进平台规则之中,那么在这些没有现成规则的电商平台,如果消费者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入手呢?
根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商家对于发货平台也是分
为“作出承诺”和“无承诺”两种。对于“作出承诺”的店铺,大家可以参考以下两则图片:
消费者|京东下单,拼多多发货?无货源店铺存在争议
文章插图
消费者|京东下单,拼多多发货?无货源店铺存在争议
文章插图
以上为苏宁易购上的商家。在苏宁易购的app界面,点击商家网店页面的“服务”一栏便会显示上述的内容,由于该商家明确表达了“店铺发货&售后”都由“XX玩具经营店从连云港销售发货以及提供售后服务”,因此亦可以视为商家的承诺。
如果商家在平台上作出承诺后,最后发货和售后都依赖于第三方商家的,那么这种行为就存在违约的风险,买家可以基于此向平台提出申诉(就如开始所提及的老杨的故事,当时苏宁易购还没有推出涉及“无货源店铺”的相关规定,但是在平台交涉下商家最后只能将“差价”支付给老杨)。
除此之外,面对一部分“没有承诺发货和售后平台”的商家,还有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供参考。“消保法”第八条规定了:“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以上的条款便是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经典规定。对于“无货源店铺”而言,商家隐瞒了发货和售后服务的提供方,这一类行为是否能够纳入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范围呢?笔者认为是可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