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张学良晚年为于凤至扫墓,看见墓碑上的字,老泪纵横( 三 )


文章图片

在赵四的事情上,于凤至全权做主,主张在帅府东侧建立一座小楼,并亲自监工设计,使小妹尽量住得舒适些,赵四对于凤至的感激油然而生 。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担心赵四小姐的安危,几次写信敦促她回香港避难,正值家国患难,纸短诉不尽情长,赵四本想陪在张学良身侧,在众人的劝说下才无奈踏上了去香港的轮船,不在佳人畔,常把佳人念 。
1940年,于凤至赴美就医,赵四小姐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 。
虽没有于凤至那般细心能干,但赵四始终坚定地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多年无怨无悔,长情陪伴 。
正是赵四的这份真情,张学良才得以在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与她相守,不离不弃 。
于凤至|张学良晚年为于凤至扫墓,看见墓碑上的字,老泪纵横
文章图片

【于凤至|张学良晚年为于凤至扫墓,看见墓碑上的字,老泪纵横】1964年,于凤至同意解除婚约,同年7月4日,张学良与赵四正式结为夫妻 。
在被囚禁台湾的年月中,当有人问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时,张学良沉吟四句:“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自己之所以没有被蒋介石处死,很大原因是宋美龄的反对 。
在还没有与蒋介石结为夫妻前,宋美龄就已经结识张学良,二人彼此视为知交,宋美龄后来看见不得自由的好友被禁,多次表达自己的抱歉 。
于凤至|张学良晚年为于凤至扫墓,看见墓碑上的字,老泪纵横
文章图片

对于一生十分在意颜面的蒋介石,能给张学良留一条命已经是仁慈之至了 。
晚年,张学良夫妻没有再回大陆,而是继续在外漂泊 。
赵四小姐表示,他们一家信服基督教,教徒的信仰就是四海为家,此番话究竟真假,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论怎样,没有落叶归根难免有些许遗憾 。
1990年,张学良九十大寿时,在宴会上自谦地感慨说道:“人说虚度九十,我真是虚度九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毫无作为 。我是一个罪人,我自己觉得万分惭愧 。我何德何能,蒙诸位朋友为我祝寿 。感谢上帝,除上帝之恩外,什么也没有 。”
回想自己的政治风云,张学良还对一位故人难以忘怀,这个人就是——杨虎城 。
于凤至|张学良晚年为于凤至扫墓,看见墓碑上的字,老泪纵横
文章图片

杨虎城
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己曾经多次劝说杨虎城不要回国,但心系祖国的将领即使手无兵权也要坚持回国抗战 。
蒋介石数次拒绝之后竟然答应杨虎城回国,殊不知,这是蒋介石报复他的一个圈套 。
蒋介石早就安排好一切,只待杨虎城入局 。
对于曾经背叛过自己的人,蒋介石毫不手软,在老蒋的眼里,杨虎城的存在始终是他眼里的一根刺,刺不拔,自己难以安心 。
杨虎城被谋杀的报道一出,四方人士悲痛哀悼 。
蒋介石此举,大失民心,大陆人民听闻后,本就对蒋介石存有不好印象对他更是痛恶万分 。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更是成为泡影了 。
不知是杀鸡儆猴还是指鹿为马,杨虎城被暗杀之后,张学良悲痛不已,但同时对蒋老的敬畏又添了几分 。
于凤至|张学良晚年为于凤至扫墓,看见墓碑上的字,老泪纵横
文章图片

在自己九十岁高寿之时,当有人问及是否后悔发动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振臂一呼,“对于发动西安事变,我不后悔,即使再被软禁50年,就是枪毙了自己也不后悔 。”
垂暮之年的张学良谈及当时的风云政变,激昂之情不减当年 。
政治生涯上坚持自我,毫不让步,在情感上却是欠下了许多风流债,若不是原配于凤至的大度,他也不可能顺利与赵四长相厮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