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之|1952年,我军一师长被埋38小时,后被两只苍蝇所救,毕生不打苍蝇

今天要讲的,是开国少将王扶之的故事 。
王扶之将军,陕西子洲县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他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独自将他养大 。
由于家中实在贫苦,父亲为了生计,只得远离家乡到延安的地主家做工,并在不久后将王扶之接到了延安 。
【王扶之|1952年,我军一师长被埋38小时,后被两只苍蝇所救,毕生不打苍蝇】之后,父亲为了让他能够上学,便求人将他送进了一家私塾 。小小年纪的王扶之十分聪明,很快就会背《三字经》、《百家姓》,也认识了不少字 。然而,王扶之只念了三个月书,就因没钱交学费辍学了 。辍学后的王扶之继续在地主家做工,他常在有野狼出没的山上帮地主开荒种地,这也锻炼了王扶之的胆量 。
王扶之|1952年,我军一师长被埋38小时,后被两只苍蝇所救,毕生不打苍蝇
文章图片

王扶之在黑暗中摸到了脸盆和水桶,他便不停地用石块敲打脸盆 。王扶之敲了许久也不见外界的回应,但他没有放弃,只要敌人停止了炮轰,他就带着另外两名同志继续敲击,以引起战友的注意 。
而此时,地面上的战士们也在不停呼喊着被埋战友的名字 。志愿军总部司令彭德怀听说王扶之一行人被埋后,立刻打电话给39军的军长吴信泉:
“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王扶之等同志抢救出来!”
王扶之|1952年,我军一师长被埋38小时,后被两只苍蝇所救,毕生不打苍蝇
文章图片

吴信泉和39军的副军长等人在现场指挥抢救 。敌人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发射过来,但大家不敢停下找人的脚步 。
次日上午10时,战士们还没找到王扶之一行人,然而坑道里的王扶之等人已经被掩埋了25个小时!在坑道里空气稀薄的情况下,王扶之等人可能已经熬不住了 。无奈之下,吴信泉向彭德怀报告王扶之等人生还几率渺茫 。彭德怀表示,就算他们牺牲了,也一定要找到遗体,送回祖国安葬!
此时的王扶之等人所在的名册上,被标注上了“牺牲”二字,但战士们仍继续在石块中挖掘,寻找他们的踪迹 。
下午,有一名战士在挖石块时突然看见有两只苍蝇从缝口飞了出来 。苍蝇都能活,人肯定也活着!这名战士赶紧跑到吴信泉处报告此事 。
王扶之|1952年,我军一师长被埋38小时,后被两只苍蝇所救,毕生不打苍蝇
文章图片

苍蝇要想活,也需要空气,而洞中的苍蝇还能飞出来,说明里面是有空气的 。听说这个消息,大家都很高兴,就朝着苍蝇飞出的洞口往下挖,结果还真找到了王扶之一行人 。
当日晚11时30分,王扶之、苏盛斌、陈志茂被救出 。而采访人员陈鸣和另外3名战士不幸牺牲 。
被掩埋38小时的王扶之三人在得救后紧紧抱着对方,热泪纵横 。
在得知他们是因两只苍蝇飞出才获救后,王扶之感叹道:
“如无洞中两只苍蝇飞出,我早完了 。”
王扶之|1952年,我军一师长被埋38小时,后被两只苍蝇所救,毕生不打苍蝇
文章图片

从此之后,王扶之视苍蝇为“救命恩人”,遇到苍蝇不再捕杀 。
在志愿军战胜回国后,险境生还的王扶之先后担任了军中的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等职位,还被授予少将军衔 。
而王扶之与苍蝇的故事,也为他的征战生涯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