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金秋时刻,巍巍武夷山西麓,江西赣南的瑞金与福建长汀交界的山旮旯里,一个山水环抱、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名叫黄沙村,回来一位年逾花甲之年的老将军,这便是从村里走出参加红军开国少将江拥辉,他从16岁参加红军,阔别家乡近半个世纪,这次回乡,是因为工作调动路经老家,抽空回故里看看父老乡亲 。
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

那时,江拥辉率部进入东北,敌军重兵占秀水河子村,江拥辉第一个团负责攻击守敌最重要的北山阵地 。可是,两次攻击未果,他果断改变突击方向,下令一个营继续争夺北山,牵制敌人,另一个营转而攻击敌东北方,果然,一举突破 。敌军慌了手脚,我军趁机也突破了北山阵地,立即入村打巷战,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役,是改变东北战局的一仗,江拥辉立下大功 。
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

在随后的四平保卫战、新站之战、郭家屯之战都战果辉煌,他担任第1师师长时,成为东北野战军的第一王牌师,在最关键时刻承担最艰巨的任务,战功卓著的他晋升为军参谋长、副军长,随即抗美援朝作战,他也成为这支队伍的代军长 。
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

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打了白马山高地一仗,使他晚年都一直耿耿于怀,即使回到老家的时候,这位被人称为常胜将军的他,都痛心疾首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城呢?
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

原来,1952年10月,江拥辉奉命对敌人发起一次先发制人的战术反击作战,地点是白马山高地,拔掉敌人的桥头堡,为配合步兵突击,他调配了一些炮兵和坦克,准备打一次多兵种协同作战,组织大规模潜伏,在较短战线上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由于准备充分,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好,敌人也毫无觉察,战前一切各部队士气高昂 。
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

为做好这次潜伏和突袭成功,上级反复研究敌人情况,堆沙盘,组织部队演练,并进行了政治动员 。要求做到:“负伤不哭叫,火烧不动位,无令不行动 。”参加突击的战士们也纷纷发挥才干,用蒿子、杂草把衣服、帽子伪装成潜伏地区一样的颜色 。为了做到夜间肃静,还专门在有青蛙叫的地方训练,达到部队经过不惊动青蛙,让它叫声不停才算合格 。为了挖工事时不被敌人发现,营长亲自检查,10米以内听不到锹镐声音为止 。
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

那天晚上,部队出发到达指定位置,悄悄挖下半米深的战壕,互相把草皮和杂草盖在身上,附近的草丛里、大石块后面、树干旁——一切能隐蔽的地方密密麻麻地潜伏着志愿军战士,没多久一千多人就慢慢地“消失”在夜色之中 。
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

白马山位于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由西北走向东南,长约3公里,由一群以394.8高地为主的山岭组成,主要高地是394.8高地和281.2高地,是敌重点据守的主阵地,与我军项里北山阵地相对峙 。山顶树林茂密,山下有一谷川 。山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南面是经高台山和宝盖岭通往汉城的主要军事补给线,可直达重要兵站基地铁原,由于该高地山势形同卧马,故得名“白马山” 。
江拥辉|江拥辉晚年谈:使我军损失惨重一役,临阵倒戈的副排长是关键因素
文章图片

由于此地是主要军事补给线,敌人称作“铁三角”的重要地区,因此,敌人在此筑有较坚固的工事,纵横连贯,现代化的防御设施,层层密布,尤其是左侧的281.2高地尚有坑道及混泥土地堡群 。这两点敌人自认为"钢铁阵地’,与我项里北山等阵地对峙,这是我出击的绊脚石,也是敌对我发动攻势之依托,为敌我必争之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