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神人”刘伯温神奇到了什么程度?让我们用史学资料来说话( 四 )


千不该、万不该 , 刘伯温还在装神弄鬼 , 他神神叨叨地说:“阵亡士兵的妻室共有数万之众 , 居于别营 , 阴气郁结;工匠死后 , 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张士诚的降卒们都编入了军户 。这三点有干天和 , 所以发生旱灾 。”
一向迷信的朱元璋信以为真 , 赶紧一一妥加处理 。
可是 , 天旱如故 。
这还有什么话说?
恰好刘伯温的妻子死了 , 刘伯温趁机请求还乡 , 灰溜溜地卷铺盖回青田老家了 。
不过 , 朱元璋并没有把事情做绝 。仅仅三个月之后 , 又把刘伯温召回了京城 。
洪武三年(1370) , 朱元璋大封功臣 。刘伯温文比不过李善长 , 武抵不上徐达 , 仅被封为位列于公、侯之下的伯爵位:诚意伯 。
实际上 , 刘伯温在朱元璋眼里的地位还是很低的 , 甚至只能当作一个“术士”而不是“文士”来看待 。
比如说 , 朱元璋的文集刻成了 , 专门赐给了李善长、胡惟庸、宋濂三人 , 压根就没有考虑刘伯温 。
而在一次讨论谁是当今大儒的活动中 , 朱元璋还轻蔑地说 , 像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还配不上称“大儒” 。
但刘伯温还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 以“儒者”自居 , 心怀“导君于正”的使命 , 堪为帝王师 。
有一段时间 , 朱元璋对李善长不满 , 想换杨宪、汪广洋或胡惟庸为相 , 专门咨询“术士”刘伯温的意见 。
刘伯温洋洋自得 , 以“帝王师”的姿态 , 一一指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的缺点 , 认为三人都不宜为相 。
对刘伯温的建议 , 朱元璋一笑置之 , 次第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起用为相 。
而刘伯温曾经洋洋得意地评点三人的话也分别传到了三人耳朵里 , 则刘伯温的日子就极不好过了 。
而在一次朝廷祭奠孔子的活动上 , 朱元璋用特殊的方式提醒了刘伯温要摆正他自己的位置 。
该次活动仪式结束后 , 开始分享祭祀用的肉了 。
刘伯温没有资格参加祭奠仪式 , 却坦然站在了接受了祭肉的行列 。
朱元璋于是说:你刘伯温不是在学圣人之道吧?你都没参加祭奠 , 却来要享受祭品 , 学礼学到哪里去了?
刘伯温被噎得说不出话 。
事后 , 朱元璋还下令停发其一个月俸禄 。
刘伯温颜面无存 , 只好归乡隐居 , 弈棋饮酒 , 安享晚年 。
要说隐居乡里就隐居乡里吧 , 刘伯温终究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 还是一副“处庙堂之远而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作派 , 建议在青田设立谈洋巡检司 。
胡惟庸向朱元璋诬陷刘伯温 , 说:“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 , 刘伯温想占来作自己的墓地 , 百姓不同意 , 他便请求设立巡检司来驱赶百姓 。”
这可真要了刘伯温的老命 , 他虽患病在床 , 却不得不扶疾入朝 , 当面向朱元璋交待问题 。
朱元璋并没怎么为难刘伯温 , 看到刘伯温身体不好 , 也多番慰藉 。
胡惟庸也送来医生诊治 。
但刘伯温服过药后 , 却感觉病情加重 。
【刘伯温|“神人”刘伯温神奇到了什么程度?让我们用史学资料来说话】朱元璋知其病重 , 最后颁发诏书赐归田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