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企查查控诉天眼查偷窃数据,数据究竟属于谁?( 二 )
但BT财经发现,这类信息查询平台的数据质量仍然为不少使用者诟病,因查询不准确而造成的“乌龙”事件时有发生。如《澎湃》曾援引央广网称,多个企业认为天眼查利用公开信息“渲染出一些不符实际的结论”给企业带来困扰。这样的影响甚至蔓延到资本市场,比如2020年9月海澜之家(600398.SH)股价异动,消息面上被传参与投资半导体公司,后来被证实“乌龙”。《潇湘晨报》也在2020年4月报道《天眼查、企查查因“虚假信息”被多家企业投诉》。
企查查和天眼查究竟可否作为“权威信源”?BT财经询问身边专业人士发现,他们普遍认为查询类工具非常方便、但不可尽信。
一位知乎答主的回答反映出一些现状。该答主表示如果想调查清楚一家公司的底细,除了天眼查和企查查的信息,去上市公司年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查询系统确认信息也必不可少;涉及企业资质的要去各省市级信用网、建筑业资质查询等专业系统查询;涉及企业资产的要去中国土地市场网、作品著作权登记公告、中国商标查询等进行查询……足见这一工作的细分和深入。
但在如此高壁垒之下,天眼查、企查查等查询类商业模式究竟能支撑起多大价值,答案依然模糊不清。
【 bt|企查查控诉天眼查偷窃数据,数据究竟属于谁?】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封号|亚马逊新CEO上任,中国电商成重点封号对象,企业半年亏损7.4亿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安全|“网络大流感”ApacheLog4j2漏洞来袭“云上企业”如何应对?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
- 信息页|企业微信4.0重大版本正式发布:支持微信客服、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