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进击波财经(ID:jinbubo),编辑:卢自在,总编:沈帅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00“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中国在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封E-mail,这一时刻,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开端。
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开始复苏,人们满怀期待地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激情、狂热、理想和冒险在这片土地上萌芽。
正如诗人食指写下《相信未来》的诗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01彼时,万物混沌,风云初起。
90年代的中国,信息还属于稀缺品,对知识和信息充满渴望的人们好不容易上了网,但面对茫茫网络汪洋,却无从下手。“门户”网站把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收录、分类、整合,扮演了引网民“入门”的角色。
1998年,网易、搜狐、新浪相继成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三大门户时代”。
互联网不仅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也点燃了人们在虚拟世界里沟通交流的热情。
1999年,一款叫OICQ的聊天软件开始盛行,研发团队为OICQ用户数突破100人而“兴奋不已”,后来它改名为腾讯QQ,至今注册用户数已超9亿。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文章插图

2003年的春天,非典型肺炎SARS的魔爪在全国肆虐。5月,淘宝网上线,它是国内第一家C2C电商网站,数百万无法出门的人尝试在网上购物。后来,这些人自称“剁手党”,相约在每年的11月11日这一天花掉数千亿人民币,熬夜爆肝,一掷千金。
2010年,团购网站以每周增加数十家的速度,四处圈地跑马,短短3个月内便产生了400多个同类团购网站,掀起了“千团大战”,群雄逐鹿,最后的胜利者,叫做美团。
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首次超过了PC网民数量,PC端的流量,逐渐开始向手机端流去。
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补贴大战,相继爆发。从打车大战,到外卖大战、直播大战、电商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疯狂烧钱、补贴、广告、地推,千亿融资烟消云散,消费者在资本盛宴中,开启全民狂欢。
上世纪70年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对未来做出两个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今天,这一预言成为现实。在快手和抖音,每划一次就能看到不同的生活,无数人在这里成名走红,又转瞬间湮没于人海。
从1987年到2021年,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高覆盖率的网络建设,让中国互联网企业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肆意成长,融入了人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消费生活、金融支付等各个领域的无数细分赛道,裹挟着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飞奔向前。
02与之并行的还有一条线,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他们在两个平行的时空中齐头并进,最终会趋于交会,融合,殊途同归。
中国的1978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个难以忽视的年份。市场化,成为中国工业转型的核心。广东顺德的“家电王国”,浙江温州的“中国鞋都”,广东汕头的“玩具之都”,江苏南通的家纺,浙江永康的五金……在这个十亿人口的国家,嗅觉灵敏的冒险家开始聚集,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各种食品、日用品、服装、电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文章插图

人们的生活渐渐被各式各样的商品填满,彩电、风扇、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洗衣机等走入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改制、下海、下岗潮、农民工……这些词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和谈资里,每个词语都暗含着时代无声的交叠替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