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宾|文和友向生蚝“低头”
文章插图
出品 | 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
作者 | 苗正卿
题图 | IC Photo
在今年8月完成B轮融资后,文和友已经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新消费餐饮文化公司之一。从其背后的投资方,不难看出资本热度:IDG资本、红杉中国、华平投资、GIC、易凯基金……
但眼下,文和友正准备向生蚝妥协。
9月26日,深圳文和友正式宣布推出新场域——“老街蚝市场”,这是文和友进军深圳以来的最大变革,也是文和友第一个独立的地域特色IP。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其实是深圳文和友的一次“改名”。
9月初,深圳文和友门店处的原招牌被取下,“老街蚝市场”的新招牌被换上,而针对深圳市场推出的订阅号“深圳文和友”也正式更名。
文章插图
与“改名”同步的,是一场深层次的“本地化改造”,“改名”后的文和友将提供更多“生蚝”类产品和针对深圳当地的小吃。
而缺乏本地化产品,正是此前业内人士质疑文和友的关键点之一。
“文和友到广州后,一开始力推在长沙当地大火的小龙虾产品,人气一般。文和友及时调整了产品思路,在深圳一直主打生蚝类产品,但尚未推出在当地影响力深远的单品。”一位不愿具名的新消费行业研究者对虎嗅表示。
甚至有投资人直言,文和友在深圳和广州的尝试难言“成功”。“接下来文和友将进军上海——这是更挑剔的市场,文和友的挑战并不小。”
但文和友对自己过去几年的“南下经历”有着不同理解。
“广州和深圳的尝试让文和友学到了很多东西,从目前来看,不算失败。”9月24日,在第三届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上,文和友CEO冯彬对媒体表示,文和友已经反思了在广州的打法。“我们在广州吃的最大的亏,在于想做广州当地文化的同时,又舍不得把湘菜丢掉,这是我们最大的反思和最大的挑战。”
眼下对文和友而言,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在本地化革新这件事上,改名换姓绝非根本,如何找到一条长沙之外的“文和友爆款之路”才是更为急迫的事情。
开蚝场的文和友
崛起于长沙的文和友,可能并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深圳“开蚝场”。
来自文和友的信息显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文和友在深圳终于拥有了“可控”的“生蚝产能”。通过合作蚝场的模式,与文和友合作的蚝农每天会专门出海捕蚝,这些新鲜生蚝会被送到文和友专门建立的蚝池中,然后根据顾客菜单加工制作。据了解,为了找到最好吃的生蚝,深圳文和友负责人曾专门前往海岸线一带挑“蚝”,他本人甚至为此吃了上千只蚝。
在2020年进军广州后,广州文和友曾一度试图在这里推广源自长沙的小龙虾产品。广州文和友几乎把自己在长沙的打法复制过来,从小龙虾产能源头到产品研发,再到整个供应链体系。
有熟悉广东餐饮生态的人透露,一开始文和友带到广州的小龙虾产品保持了长沙的“辣度”,这对于广州人来说是“无法承受之辣”。为了迎合本地化需求,文和友曾经调整过小龙虾的辣味,并尝试推出一些针对当地人的特制味道,但最终文和友小龙虾类产品在广州未成爆款。
“广州的小龙虾消费力这些年持续增强,小龙虾类的饭馆,在广州可谓遍地开花,在广州小龙虾绝对是红海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这位餐饮人士表示,小龙虾是典型的社交型餐饮,熟人朋友往往会在小龙虾馆子聚餐,这意味着消费者容易对熟悉的店产生忠诚度,以及对新品牌更为苛刻。“一次尝试感觉不喜欢,可能不再给第二次机会。”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广州是小龙虾外卖消费力最高的城市,一年之中广州消灭了近520万斤小龙虾。
推荐阅读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同城|顺丰同城难"顺风"?
- 知识店铺|百度文库:知识店铺开店量突破50万家,发布亿元优质内容激励计划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短视频|短视频做游戏,难逃"裁员潮"?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弹幕|弹幕文化发展至今,内容形式即将来到图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