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宾|文和友向生蚝“低头”( 二 )
广州的经历让文和友团队对深圳战略重新思考。据悉,早在疫情期前,文和友团队就深入调研深圳市场,并试图找到属于深圳当地的“饮食文化痕迹”。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和广州一样,在文和友到来前已经是“小龙虾红海”——2019年前后,深圳一年消费的小龙虾超过200万公斤。
在文和友团队调研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生蚝在深圳历史悠久。在深圳市宝安区,2009年建成了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在深圳生蚝饮食文化已经存在超过千年。当2021年4月正式入驻深圳后,生蚝类产品成为了深圳文和友的主打产品线,甚至在开业当天,深圳文和友门店处有“堆积如山”的生蚝,文和友试图用这种方式强化自己的“生蚝标签”,但这并未让文和友迅速赢得深圳生蚝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当地美食博主对虎嗅表示,他认为两个因素限制了文和友生蚝产品的发展。首先,在深圳最佳的吃蚝季节是冬天。而文和友登陆深圳的时间是4月,在他看来对于真正的深圳老饕们而言,这绝非一个品尝当地蚝类产品的黄金时段。(据文和友向虎嗅透露,目前文和友通过全国找蚝,已经解决了生蚝最佳食用季节的问题,可以在不同季节通过提供不同地域生蚝来解决口感问题)
其次,文和友在深圳遇到了更为复杂的味道江湖。“深圳饮食非常复杂,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于此,你很难用一种口味赢得一切,这和长沙人追求辣味的底层逻辑是不同的。”
文章插图
在一些从业者眼中,这其实是一个从“形式到实际”逐渐向深度转变的过程。“文和友意识到了在深圳需要做好本地化,但一开始更侧重于形式,随着他们对市场了解的深入,逐渐向更深层的环节进化。”
据了解,文和友一直在持续研发针对深圳当地的生蚝类产品,甚至他们和一些连续几代深耕生蚝类食材的匠人开始合作。目前,文和友针对深圳市场已经推出了包括三色炭烤生蚝塔、元气蒸黄金生蚝、大鹏湾经典烤生蚝等一系列“蚝产品”,而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文和友的研发团队一直在调整产品,并推出新SKU。
但从小龙虾到生蚝的转变绝非朝夕之功:文和友需要从源头获得自己可控的蚝场、完善围绕生蚝的供应链、匹配熟练厨师,并在营销端学会如何基于生蚝文化去种草。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深圳文和友逐渐和长沙文和友走上了相似却又不同的道路——文和友团队逐渐意识到,必须像深圳人一样思考,才有可能赢得深圳市场。
【 文宾|文和友向生蚝“低头”】
据熟悉文和友的人士透露,为了让深圳店更接“地气”,文和友深圳团队下了很多功夫,他们甚至针对当地消费者筹备了沉浸式话剧,并花了很多经费、时间排练。不过深圳的文和友,也并非完全杜绝了小龙虾。目前,在深圳文和友菜单中存在几款经典招牌小龙虾,据悉这是根据开业后当地用户的留言要求而推出的。
改名“老街蚝市场”是这场“深圳化”转变更为明确的信号。但这种转变,也让一部分人产生疑问,原本文和友试图成为一个遍布全国的超级IP,随着更为本地化的老街蚝市场出现,“非标”后的文和友到底该如何发展?
非标的文和友,一场新创业?
老街蚝市场所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
隐藏在小龙虾和生蚝博弈背后的关键是流量:当那个1400平米餐饮店,在2017年正式进化为2万平米的超级文和友后,文和友早已不是一个靠卖小龙虾为生的餐饮品牌了。
在文和友生态内,有自营店和入驻店两类。自营店多以长沙本地特色小吃为主,包括了小龙虾、臭豆腐等文和友“拳头品牌”,而入驻店往往以新消费品牌为主。
推荐阅读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同城|顺丰同城难"顺风"?
- 知识店铺|百度文库:知识店铺开店量突破50万家,发布亿元优质内容激励计划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短视频|短视频做游戏,难逃"裁员潮"?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弹幕|弹幕文化发展至今,内容形式即将来到图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