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字节又干了件大事:可能砸中1个1000亿赛道( 三 )


购买了气味图书馆“城市记忆系列”的Miya则觉得,其中一款名为“北京”的香水很贴切地表达了她眼里的北京。“没闻之前你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味道形容北京,但是你闻过之后就会觉得,北京就应该是这个味道。”
而一旦某款香水的香型成功出圈成为“IP”,围绕同一香型衍生出香氛产品、香氛洗护用品、男士香水也能大受欢迎,这给香氛生意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因为在朋友家闻到了观夏的昆仑煮雪的蜡烛,很喜欢,于是自己买了同香型的晶石香氛,接下来还想入手同香型的香水和沐浴露。”杭漂青年小A对铅笔道说道。
品牌|字节又干了件大事:可能砸中1个1000亿赛道
文章插图
有专业人士预测,“香水+香氛+个护”的香氛业态大概会是一个千亿级的庞大市场。
壁垒在于香型的创作尽管新品牌涌现,资本开始关注,但不可否认,国内的香水香氛赛道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由于门槛的高低不同,赛道的发展前景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未来在香水香氛领域,中国应该还是有机会走出来一些真正的一线品牌,但是这还需点时间,要做到像欧洲大牌那样的知名品牌仍然有不小难度。”刘晓明认为。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 年中国互联网 + 香水产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评估研究报告》,国际品牌占据了中国香水市场 70% 以上的份额。知名香评社区 " 香水时代 " 的商业香排行榜中,前 100 名均为国际品牌。
“其实中国的香水是没有品牌的,就算是目前已经获得融资的几个代表品牌,它们做的香水价格还是卖不上去,200多块钱一瓶到顶了,价格再高的话就卖不动了,因为目前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认知还是低价或者高性价比。”长期关注消费赛道的投资人廖飞(化名)对铅笔道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看来,国内香水香氛赛道目前仍处于大牌垄断的状态,调香师和原料也被国际大牌所垄断,导致很多国产新品牌缺乏香型创作的能力。
比如在调香师方面,数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调香师数量仅400人,比宇航员的数量还要少。据了解,由于稀缺性与高价值性,真正优秀的调香师基本都被香精公司垄断,并且香精公司会给予优厚的福利待遇,调香师家庭采用“世袭制”,一代一代传承自己的调香技艺,整个圈层生态相对封闭和神秘。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制香巨头纷纷入华,国货品牌商也迎来了与国际香氛品牌“共享资源”的机会。2019至2020年,隶属全球四大香精香料公司的芬美意、奇华顿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芬美意开出上海香水创意中心、奇华顿全球最大工厂于常州市建成并正式投产。
“目前很多年轻人对于香水的理解跟对红酒的理解差不多,其实没有特别懂,处于表层阶段,就觉得不要太难闻就可以了。而现在的供应链上的香精公司帮你调的香水,其实闻起来都不会太差。”廖飞解释。
不过,新锐品牌想要长期发展下去,核心壁垒还是在于香型的创作上。Michael透露,目前很多品牌还是从香精公司去选择现成的香型,由创始人或者产品经理凭自己主观的判断好闻不好闻,然后再给香型编纂一个故事。“这方面其实是需要加强的,品牌方至少应该知道自己需要基于什么样的理念来打造自己的香,把某一款香型打造成IP后,再去扩大品类,应该是这样一个路径。”
其次,从供应链端来看,高端香水对于整个工艺的要求非常高,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具备条件供应链。在空间香氛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目前的供应链仍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
“因为空间香是一个吸入性的产品,它的安全性其实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低端产品横行于世,甚至是有一些是对身体不健康的,所以我们也在协助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希望以此来推动整个行业健康的发展。”Michael解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