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虚假信息蔓延 流量经济驱使乌镇热议:网络谣言怎么治?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若一
在互联网广泛推动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网络谣言、假新闻和虚假信息也随着新技术加速扩散蔓延。该如何应对和治理网络谣言?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谣言共治”论坛上,来自管理部门、媒体界、学术界和企业平台的代表们进行了探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8月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人,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在互联网覆盖率越来越广的趋势下,网络谣言误导公共舆论,损害网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的问题也就愈发明显。
在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看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高流动性和裂变式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谣言泛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网络治理将会面临虚假信息带来的多重挑战。
让真相跑赢谣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是谣言滋生的温床。伴随着大数据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谣言,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渠道进行裂变式传播。往往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世界。
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洪忠看来,谣言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物。以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感受到风险性的民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度提升,但负责提供信息的组织或者部门不能及时或者大面积地传播群众所需信息,谣言此时就会乘虚而入。
通过分析疫情期间各地公安部门查处的上百条谣言,张洪忠将网络谣言大致分为三种:带有一定事实依据的不准确信息、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不真实信息、会引起大面积恐慌的不真实信息。考虑到谣言对事件发展和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以及治理成本,他着重介绍了针对第三种网络谣言的治理方式。在舆论层面,使用主流媒体来做内容对冲;在技术层面,使用大量社交机器人做内容对冲;在政府层面,加强行政管理来加大对谣言的治理。
面对互联网时代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大幅增长的网络谣言,应该如何做内容对冲呢?
新华网常务副总编辑周红军提出了三点建议:要主动出击,让真相跑得更快;要凝聚力量,让真相传得更广;要创新形态,让真相比谣言更有吸引力。她指出,辟谣天然比谣言慢半拍,因此辟谣的关键在于“闪电出击”缩小时间差,以达到压缩谣言生存空间的目的。另外,鉴于真相与谣言相比常常显得“枯燥”,作为媒体人不仅要守好权威、准确、真实的底线,还要在全媒体、语言艺术化呈现上下功夫,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媒体应与用户建立信任链接
和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样,谣言作为一种信息病毒也在不断进行着自我进化、更新和升级,很难被完全斩草除根。针对网络谣言的这个特征,丁伟认为,如果总是跟在谣言后面不断去辟谣,付出的成本会很大。在他看来,想要治理谣言应该把很多事情做在前面,比如主流媒体应该与用户建立信任链接,成为用户获取正确、有效信息的第一“供应商”。
如何获得用户的信任?丁伟认为,首先要追求传播的速度,也要警惕传播失真。很多时候谣言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真相没有抵达,所以要充分了解用户的信息数据,对广大用户须知、预知的问题做到提前赶到,才能让真相先声夺人。在他看来,互联网是散布型网状的传播结构,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产生并散布网络虚假信息,有的传播者片面追求流量,人为造成了信息失真。因此,媒体需要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建立快速反应、迅速核实机制,用真材实料满足用户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将传播秩序稳固地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为了做到这一点,有时可能要宁愿牺牲一点速度。”
推荐阅读
- 虚假粉丝|抖音:专项打击平台虚假粉丝现象,共整顿账号 23.15 万个
- 安九|网红安九售假雅诗兰黛,条形码无商品信息,多个平台鉴定为假货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整顿|抖音:专项打击平台虚假粉丝现象,共整顿账号 23.15 万个
- 智通财经|太钢不锈(000825.SZ)董事柴志勇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证监会立案
- 太钢不锈|涉嫌泄露内幕信息 太钢不锈董事柴志勇遭证监会立案
- 信息页|企业微信4.0重大版本正式发布:支持微信客服、视频号
- 投诉|APP拉新营销套路多!小红书元旦拉新活动被指虚假营销,玩不起
- 出行|网约车12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68123万单,环比上升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