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变现能力存疑,美图何时能凭实力赚钱?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颜值经济如日中天的当下,“变美”产业一片欣欣向荣,而早期就瞄准“变美”赛道的美图一直是另类的存在。创业12年,从一款图片处理软件开始,开发到10余款软硬件产品,有工具、有社交、还有手机,一度笼络了3亿人的“爱美之心”。
但随着国人爱美之心的觉醒和需求的激增,美图“变美”之路的每一步似乎都踩对了节奏,月处理60亿照片和视频,为众多大牌APP输送变美素材,美图手机也被无数爱美人士似为神器,然而,手握一手好牌,业绩却一直差强人意,截至2020年,美图公司巨亏超120亿,叫好不叫座成为了美图难以逾越的困境。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
如果说成功的公司大都相似,失败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美图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2016年,美图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股票5.74亿股,每股发行价8.5港元,共募集资金48.79亿元,市值一度飙升到773.亿港元,之后的美图市值一路下跌,几乎蒸发90%,市值仅徘徊在70亿元左右。
纵观美图发展历程,当初携4.6亿月活用户上市,至今仍探索在变现的路上,持续亏损已是常态,变现业务中,唯一能拿的出手却是手机业务,却没能熬过7年之痒,2019年,美图正式宣布将手机业务转交给小米。
虽然,当时的美图在二级市场一直被诟病,打着互联网公司的旗帜,做着手机硬件的生意,但不得不说,起初那几年的美图手机,确实风靡一时,全国一口气开出十几家体验店,原价二三千的限定款被炒到四五千。
可是,根据美图2016-2018年的财报显示,美图的总研发支出分别是2.43亿元、4.47亿元、6.99亿元,除去美颜算法、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开支,分给手机业务的研发费用确实非常有限,这让美图手机注定无法与传统手机厂商一较高下。
跨界|变现能力存疑,美图何时能凭实力赚钱?
文章插图
所以,当面临是持续做大手机业务,还是寻找更多变现可能的时候,美图毫不犹豫选了后者。业内对美图放弃手机业务,表示理解和赞同。毕竟,美图在手机业务上得到的利润释放,显然是不长久的,美图这次的战略选择在当初看来确实没毛病。
然而,后续的美图在商业化变现方面的各种尝试,又似乎证明这是一家缺乏战略规划的公司。虽然手机业务担不起主营业务的大任是定局,但美图在内容生态、电商、直播、短视频、金融,甚至区块链方面的试水,更像是无头苍蝇乱窜,不仅在商业领域,没法扎根站稳,反而越发没有存在感,不禁让人唏嘘“起了个大早,晚集都赶不上”。
爱折腾的美图,自然不会轻易认命,今年,美图又重启社交战略,近期,美图秀秀APP迎来了新改版,上线了“社交圈”图片社区功能,创始人吴欣鸿号召员工以“二次创业”的决心去推行“美和社交”的战略,这意味着,从短视频领域回到图片社交领域,打造一款类似于中国Ins的产品。
虽然社交战略具备商业变现的逻辑,但遗憾的是,在美图上市时,社交就是其战略方向之一,在2018年,美图还曾大张旗鼓全面转型“美和社交”,而且很多图片社交软件都梦想成为中国Ins,至今依然没有出现一款用户过亿的图片社交产。
所以,此时的美图,再战“社交圈”,多少让人觉得,他在其他领域已经走投无路,社交已然成为最后的稻草。不仅如此,美图转型社交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想从微博、微信这样的巨头市场分一杯羹,美图几乎没有胜算。
频繁跨界,盲目跟风!却总是慢人一拍
去年初,美图在年会上宣布聚焦医美领域,这已经不是美图的第一次跨界,除了人尽皆知的美图手机,美图还在2017年进军过电商领域,美图想囊括所有爱美之人的消费需求,可是电商行业龙头盘踞,没有根基的美图显然不占优势,不到二年,就将电商业务拱手让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