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放款,“花呗”就能告别年轻人吗?

【 大学生|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放款,“花呗”就能告别年轻人吗?】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仉泽翔,编辑:王晓玲,36氪经授权发布。
大学生|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放款,“花呗”就能告别年轻人吗?
文章插图
“花呗”不仅不会和年轻人挥手道别,还将继续和大学生们做朋友。
五部门联合发文,死灰复燃的校园贷胎死腹中。
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非持牌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通知》指出,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权益,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
此举被视为是2017年校园贷清理整治的政策延续。2017年5月,中国银监会等三部门印发通知,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网贷业务,同时提出加强引导,鼓励合规机构积极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信贷服务。
大多数违规校园贷早在彼时就已被监管政策掐灭。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政策的出台,其实是从金融营销、贷款审核、贷后管理等角度对机构向大学生发放贷款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监管,向企业明确监管思路。
校园贷从未缺席事实上,尽管各部委多次叫停,但校园贷从未远离校园,并以“培训贷”、“医美贷”、“刷单贷”等形式存长期存在。
2019年2月,河南安阳市警方打掉一个主要侵害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的特大“套路贷”黑恶团伙,抓获涉案人员129人,该案受害人达到1.8万余人,95%以上为在校大学生。
据安阳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胡文立介绍,一大学生在网贷平台申请1000元的贷款,实际放款仅有590元,410元被以各种名义扣除,贷款期限也从原本的7天变成5天。当受害者无力偿还时,犯罪嫌疑人又介绍另一个平台给他,如此循环下去,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受害者共欠下5.4万元债务。
基于此种乱象,《通知》中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类似的故事在早期的校园贷整治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当时的头号玩家还是趣店以及分期乐。面临监管,趣店退出了校园贷市场,并解散了相应的地推团队,而分期乐则进行品牌升级,更名乐信,并宣布停止为大学生提供服务。
但是校园贷不会因一两个头号玩家的退出而消失,这块市场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乐信创始人肖文杰在接受采访时声称,过去几年,一些民间放贷机构给市场造成了一些不和谐,因此市场必须进行规范,但不是一刀切的停止服务,因为校园的金融服务需求是真实且迫切的,而民间贷和高利贷始终不会放弃这部分市场。
趣店创始人罗敏更是“当代雷锋”。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坏账一律不会催他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给你。
每日经济新闻也曾报道,网贷平台闪银的向学生发放高利贷年化利率高达199.38%,该平台的变种砍头息更为可怕,学生借1000元,实际只得790元。
在利润的驱使之下,小贷公司的业务若火如荼。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