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本地生活竞争升维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巨潮商业评论,作者丨杨旭然,编辑丨王方玉
“明确提出要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公司。”
提出如此重要战略调整的阿里巴巴,竟然关注者寥寥。反垄断阴云迟迟没有散开,投资者和观察者们对这家巨无霸企业的关注度几乎降至冰点。
几乎同一时间,抖音开始布局“心动外卖”,将邀请抖音内的餐饮商家入驻。根据报道,心动外卖很有可能会进行平台化运作,由饿了么和美团等机构来提供取餐配送服务。
如果从团购网站的出现开始计算,再到O2O的潮水涌起又褪去;从美团与饿了么的两强对抗,再到目前美团一家独大,引得群雄并起——这是一个几乎从来没有产生过盈利,却又从来没有停止过争夺的血腥战场。
美团把饿了么打到找不着北,市值也一度飙到了2万亿级别。但在本地生活的王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商户、骑手的不满和监管的约束接踵而至;
阿里再次集结兵力,除了屡战屡败的口碑和饿了么,直接祭出了高德地图,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力输出;
字节也并非是完全的行业新兵。此前已经在抖音内设置了“视频版大众点评”心动餐厅,并且成立了探店团,外卖业务正是以此前在餐饮领域的布局基础上衍生出来,配合上海量的用户,说没有竞争力肯定是不对;
甚至拼多多也在谋图拼团购与本地生活业务的融合,多多买菜是社区团购玩家中投入最激进的——成了美团打进社区里最大的拦路虎。
美团的收入和利润水平,距离“巨头”的名号还有些距离,却已经获得了巨头级的市值。本地生活这个至今还没展示出太多油水的生意,竟迸发出如此强大的资本爆发力,以至于似乎放弃它才是不明智的选择。
01、来自巨头的重视在线上+时效性的购物选择上,阿里巴巴长期以来短板明显。
电子商务相关基础设施的成熟,把人们的消费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构。
时间上的重构,将人们的消费行为区分成了“时效性消费”和“非时效性消费”,在互联网电商成熟之前,人们消费以时效性为主,有任何需要就去相应的线下门店购买即可。
但电商出现之后,衍生出了一种“非即时性消费”的情况——想立刻消费,但是不着急把商品拿到手里,可以容忍它在路上运送几天、一周两周,甚至是某种期货,而生活所需不会受到影响。
空间上的重构,意味着本地生活与电商消费的分野变得更加清晰——线上与线下构成了消费者最核心的两个消费场景。
文章插图
【 阿里|本地生活竞争升维】清晰的分界之下,消费者对于与之相对应的商业机构进行了认知定位:
传统商超、线下百货、各类餐饮门店身处线下,但时效性强,去了就能把商品带回来,或者享受服务,属于线下+时效;
美团、饿了么、京东、天猫超市等身处线上,但能够帮助消费者较快地获得商品、服务,属于线上+时效;
淘宝、拼多多是典型的线上渠道,货物交付需要发货和配送周期,甚至拼多多还需要等待一个拼团时间,属于线上+非时效性,但如果有价格优势或者可选消费品丰富,消费者仍然愿意选择,社区团购也可以归在此列;
线下+非时效性相对特殊,更多是在商品供应紧缺的时候才会出现。
阿里巴巴对本地生活的重视,与其在这几个方面的布局有关。经过大规模的收购之后,阿里巴巴坐拥银泰、大润发等线下零售机构,线下+时效的布局已经比较充分;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建设|日照:建设数字社会 让生活更美好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商贸|衢江:聚焦三大数字场景打造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英特尔|阿里张勇辞任微博董事;任泽平建议印钱2万亿生娃
- 年货节|京东拼多多忙撒钱、阿里拼售后,电商巨头“春节大战”硝烟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