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周锡瑞:家族影响国运的能力在下降

【政治|周锡瑞:家族影响国运的能力在下降】周锡瑞的新著《叶》面世,探讨其岳父的家族叶家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共和国的百年命运沉浮 。书中,个人、家族、国家的命运相互交缠,谱写了一曲世纪交响 。
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周锡瑞几乎每一年都会来到中国,但多从媒体了解当下中国社会;研究辛亥革命、义和团,关注的对象是革命,但在他看来,当下是一个“告别革命”的时代 。因而,他坦承自己“对当代中国没有发言权” 。
“这对我是有利的,让我更专注中国历史 。”喝了一口拿铁,周锡瑞说 。
叶家重视教育而绵延百年
新京报:首先我想谈一个现象,除了你这本《叶》,罗威廉教授写陈宏谋,曼素恩教授写张家才女 。是否可以说,家族史研究中国,在美国史学界是种潮流?
周锡瑞:说是一种潮流,我觉得有点过分,不过有这么几个人投入进来 。这与中国写族谱的传统有关,类似的资料很多,加上很多日记、回忆录出版,资料多了起来 。历史学者的工作就是根据资料的挖掘而展开 。这是自然而然的 。我研究历史,可能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我是从史料出发,而不是从什么大理论出发 。
新京报:你写叶家的百年风云,在大动荡时代,叶家何以能绵延至今,而且其所蕴含或代表的精英文化持续不断?
周锡瑞: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也是《叶》这本书着重强调的 。我搜集了族谱、年谱,可以说画出整个家族从明朝到共和国的超长画卷 。在这段历史中,叶家不在国家最高层,但都有一定社会地位 。另外,李中清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家庭的连续性问题,北大现在的学生多是一个阶层出来的,其他一般家庭的子女很难进入 。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待考查 。我写的叶家,只是一个个案,不能做出什么大结论,可以说的是,一个家庭的地位能持续几百年,叶家这种延续性很罕见 。
之所以能延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重视教育 。在民国时,叶崇质就很重视教育,不仅要孩子们读四书五经,还请来一个老师教英文数学 。到了共和国,叶方、叶笃正、叶笃义等都特别重视教育,重视孩子的修养和学习 。不能不说,重视教育的传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
家族政治有偶然性
新京报: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叶笃正因为恋爱关系的破裂,对政治再无兴趣,完全投入到学业之中 。这是政治对个人的另外一种影响,很有意思 。
周锡瑞:呵呵,对,我就是觉得政治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在其中 。当然,和女朋友“吹”了,她说得很明白,“你要搞科学,我要搞革命”,但不能说叶笃正完全是偶然投入科学的,他当时也比较倾向于革命的道路 。不过,要是没和女朋友“吹”,他可能会尝试边投入科学边干革命,或者先干革命后投入科学,要是这样,绝对不会出国留学 。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从抗战开始,政治无可避免,是主导一切的,到后来变成了“政治挂帅” 。这也影响到人们的家庭生活,比如找配偶,就有政治因素的影响 。
新京报:你这本书写到,在家庭生活中,国事或者说政治常被回避 。国人的这种处理方式,在你看来,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周锡瑞:这个问题……每一阶段,有不同影响 。比如在“文革”时,家庭谈话都回避政治,不让孩子牵连进来,但在外面,在自己的单位,政治是躲不开的,其他场合躲得越远越好 。叶笃庄就是这样,“反右”时,他最初一点都不想加入,持回避态度,但后来回避不了 。他挺直爽,说了不该说的话,就倒霉了 。
新京报:这种不谈论,这种故意遮蔽,是否造成了某种隔阂和真相的缺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