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周锡瑞:家族影响国运的能力在下降( 二 )


周锡瑞:这方面,我觉得,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有的造成了隔阂,甚至激烈的时候也会划清界限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我还没来得及看,但我知道,这种家庭成员相互划清界限的例子并不少 。
不过,就叶家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状况,他们都在同一个困境里,一起面对困难,可以说是同舟共济 。你父亲是地主,你是地主的出身,父亲是革命干部,你就是革命干部的出身,在“血统论”社会环境里,你脱不开自己的家庭 。这样一来,提高了家庭的凝聚力,能依靠的就是家里人,和朋友、同学、同事谈话,可能会被揭发,但和家里人谈话,很少揭发,划清界限的揭发更是少之又少 。我觉得叶家是这样,只有叶笃义的孩子被迫写过一封要和他划清界限的信 。
民国家庭没多大凝聚力
新京报:再谈谈家庭凝聚力 。即使回避政治,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家庭往往成为一个力量来源,无论是对外或对内,无论是向善或作恶,家庭成员都展示出某种力量 。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周锡瑞:我在书中特别强调中国家庭在变化,家庭概念、作用、内部结构都在变化 。举例来说,晚清太平军来的时候,家庭很团结,要么一块儿逃,要么一块儿抵抗,以家庭为单位来应付叛乱 。到民国,日军入侵,家庭没有多大的凝聚力了,尽管亲人之间关系还是很好,但被战乱打散了 。你看,叶笃庄和叶笃正在西安火车站偶然碰到,说了几句话,各走各路 。到了共和国,家庭又凝聚起来了 。
新京报:在单向街沙龙现场,你也提到,政治运动反而使得家族的凝聚力更强 。反过来,这种凝聚力如何影响国家的命运?
周锡瑞:这个问题也很微妙,不过值得思考 。简单来说,清代、民国,他们的生活、活动和个人命运,比如,在叛乱或抗战的时候,很可能一批热血青年,就能影响到国家的命运 。但是,后来,到共和国,我觉得这样的情形很难看到 。老百姓要影响到国家政治和国家发展趋势——这个能力一代一代在下降 。家族也是这样 。当然,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不光是要个人富裕起来,也希望国家强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