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王国维自沉: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二 )


值得深思的是 , 遗书中重要的几句是“五十之年 , 只欠一死 , 经此世变 , 义无再辱” 。对此 , 王国维的好友、史学家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指出:“近数十年来 , 自道光之季 , 迄乎今日 , 社会经济之制度 , 以外族之侵迫 , 致剧疾之变迁;纲纪之说 , 无所凭依 , 不待外来学之掊击 , 而已消沉沦丧于不知觉之间;虽有人焉 , 强聒而力持 , 亦终归于不同救疗之局 。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 。劫尽变穷 , 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 , 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 , 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 , 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 。”
据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回忆 , 王国维自沉之前曾访他 , 谈及著名藏书家、目录版本学家叶德辉 , 在湖南农民运动中被处死事 , 颇致忧郁 。时王国维方垂长辫 , 不畏枪杀 , 而畏剪辫也 。由此看来 , 时局对他冲击很大 。联系王国维一生为人、处世、论学之风范 , 在具有强烈自尊的王氏心目中 , 剪辫子不是一般性受辱问题 , 而是关系到独立人格及尊严问题 。青年时期深受叔本华唯意志论、尼采超人哲学陶冶的王国维 , 认为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无尊严 , 毋宁死 。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家、清华国学研究院“三巨头”之首梁启超(另两位是王国维、陈寅恪) , 与王国维精神上更为接近 。王自沉时 , 梁正卧病天津 , 不顾亲友劝阻 , 立即乘车抵京 , 料理王的丧事 。在安葬时 , 亲临墓地 , 发表墓前悼词 。在悼词中除对王的学术成就给以极高评价、称赞“完全是大学者的气象”外 , 还特别指出:“许多伟大的人物有时以自杀表现他的勇气 。孔子说:‘不降其志 , 不辱其身 , 伯夷叔齐欤!’伯夷叔齐的志气 , 就是王静安先生的志气!王的自杀 , 完全代表中国学者‘不降其志 , 不辱其身’的精神 。”
诚哉斯言 。卑以为王国维自沉应作如是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