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二战期间日本抵制英语的荒唐闹剧
英语几乎达到了无法进行正常教育的程度 。
稍稍有点年纪的朋友也许看过日本影片《啊,海军》,其中有个场景,那就是一位父亲是大学外语副教授的年轻海军军官学校学员,说他入军校的目的只是为了好好学习外语,因为在当时,只有在军校才能安心学习敌对国家的语言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与战时日本在民间掀起的一个抵制所谓“敌性用语”的风波息息相关的 。
日文中片假名表述的外来语极多,对外来语的排斥运动始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40年 。由于当时英美对国民政府进行支持,日本先将外来语以“轻佻浅薄”的罪名发难,进而又贴上“敌性”的标签来加以排斥 。
排斥运动最早从抗击“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的,其典型便是表示烫发的“パーマネントウェーブ(Permanent wave)”之词 。日本的忠君爱国人士攻击烫发已久,本单词自然成了“敌性用语”的首选,当时日本人想出了用汉字“电发”两个字来取而代之,美其名曰“爱国语” 。
此例一开,其他类似所谓“轻佻”的外来词也纷纷被改 。饮食方面便有广受日本民众喜欢的咖喱饭“カレーライス(Curry rice)”,其爱国语就成了“辛味入汁掛饭(加有辣味汁的盖浇饭)”,还有让人不知所云的,像“军粮精”其实就是那焦黄色的牛奶软糖“キャラメル(Caramel)” 。
食品如此,乐器也决不甘示弱,笔者是难以想象为何将低音提琴“コントラバス(Contrabass)”翻成“妖怪的四弦”,其他萨克斯管唠唠叨叨地成了“金属制弯曲型尺八”;长号“トロンボーン(Trombone)”更成了“可拔可插弯曲金属管黄铜喇叭” 。为了完成指标,估计连好好翻译的工夫都没有了 。
体育方面受害更甚,球类运动日本几乎皆为外来语,因强行修改而模棱两可者更是层出不穷 。如橄榄球“ラグビー(Rugby)”改为“斗球”、手球“ハンドボール(Handball)”改为“送球”、足球“サッカー(Soccer)”改为“蹴球”、篮球“バスケットボール(Basketball)”改为“笼球”、网球“テニス(Tennis)”改为“庭球”、曲棍球“ホッケー(Hockey)”改为“杖球”、台球“ビリヤード(Billiards)”改为“杆球”、保龄球“ボウリング(Bowling)”则改成了“投球”或者“十柱戏” 。
棒球虽然很早就被称为“野球”,但比赛与裁判用语却几乎都是外来语,像代表好球“ストライク(Strike)”就成了“哟西”,更有甚者,选手被改称战士,队服都改成所谓“国防色”,棒球帽也换为日军的“战斗帽”,弄得好几个赛季混乱不堪 。
受到这股狂潮波及的角落不可胜数,公司如“西铁城(Citizen)”变“大日本时计株式会社”;《幽默俱乐部》杂志成了《明朗》;“华盛顿靴(鞋)店”更是干净利落地改成“东条靴店”;连铅笔的硬软度都换了称呼,HB、2H、3B分别成了“中庸”、“2硬”、“3软” 。
【军事历史|二战期间日本抵制英语的荒唐闹剧】在狂飙之下,英语教育自然无法幸免,中学的英语课程成了选修科目,课程数量大为缩小,英语几乎达到了无法进行正常教育的程度 。
排斥“敌性用语”并未在法律上加以禁止的,而是一种被民族主义情绪激发产生的一种社会运动,在不同的领域,排斥的力度和热情是参差不齐的,当然此运动是无法彻底地贯彻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 。
但是,日本战时在居民中建有“大日本妇人会”等国民监视与管理组织,对于“敌性用语”的揭发和排斥,往往是通过这些组织来进行的 。因此不按法律程序而排斥“敌性用语”自然会化作公报私仇的利器 。
推荐阅读
- B站|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B站、快手跌超5%,均创历史新低
- 二维码支付|历史新高!元旦假期银联网络交易总额达1.32万亿元
- 笔数|创历史新高!银联网络元旦交易总金额达1.32万亿元
- 安博会|智能物联第二战场打响!旷视向城市微单元“亮剑”
- 影视剧|最严新规来了!短视频剪切影视剧被禁,3分钟看完一部剧或成历史
- 双12|国家邮政局:今年“双12”业务量再创历史新高
- 虚拟世界|25 年历史终结,亚马逊宣布关闭其网站排名平台 Alexa.com
- 腾讯|恒生科技指数创历史新低:阿里、京东、B站跌近 5%,腾讯跌 3%
- 快递|843388!又创历史新高!原来平湖人这么能买!
- 数据库|历史上的五大数据泄露事件,你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