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建|邝海炎:茅海建的“玄铁剑”
【茅海建|邝海炎:茅海建的“玄铁剑”】治史可分证史和释史两个层面,证史本是释史的基础,但由于学风浮躁,当下不少学者疏于(乃至直接跳过)证史,而热衷释史,妄图以新观点迅速扬名“抢滩” 。茅海建却不赶这时髦,他秉承“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致力证史,表现出一种类似金庸小说里玄铁剑的风格 。
玄铁剑的特点是什么?“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越是平平无奇的剑招,对方越难抗御 。如挺剑直刺,只要劲力强猛,威力远比变幻奇妙的剑招更大 。
第一次领略到茅海建“玄铁剑”的魅力,是2009年游览虎门威远炮台后 。我对炮台的印象是:炮台侧后防御差;炮重,机动夹角小,不灵活 。回来后,重读茅公《天朝的崩溃》和《近代的尺度》,果然!沙角作战时,英军是“从侧面登陆,迂回攻击”;横档作战时,英军也“避实就虚,主力放在西水道,而且是上横岛薄弱的西北面” 。英军战术成功,也就暴露了清军“侧后空虚”,“炮角小”等防御盲点,与我的观感不谋而合 。茅海建史笔蕴含的逻辑力量如此之强,让人惊叹!
可搞思想史的罗志田却批评茅夸大了“武器装备战术等具体军事能力”,“在19世纪中叶的军事冲突与对抗中,战术与武器等因素的作用是否像在近年美伊战争中那样具有决定性呢?鸦片战争之后又80年的北伐战争,就是武器装备落后而更不怕死的一方最后取胜 。”以常识判断,南方革命党有苏联的军事支持,武器装备再落后也不可能像鸦片战争那样跟对手差一个时代吧?而从虎门炮台的设置看,真难以相信罗志田以“不怕死”的精神取胜 。
类似罗志田这种文人臆想,以治中国海军史闻名的马幼垣也时有发作 。他在检讨林则徐的防御策略时认为,应待英舰近海时万舟齐发,“一旦靠近彼舰,即可飞索攀登,短兵攻击 。”马老鄙夷林则徐无知,怎么却不知“飞索攀登,短兵攻击”本是林则徐准备好的战法之一呢?对这一战法,茅在《天朝的崩溃》一书里批评说,清船靠近必遭重大损失;英舰多包金属材料,即使你靠近了,鸟枪、火罐、喷筒难以得力;英舰高,战斗中攀爬不易……以现实约束条件将文人臆想逼退,这就是玄铁剑的魅力所在 。
而在新书《戊戌变法的另面》中,茅的“玄铁剑”威力依然不减 。1982年,宗九奇首次披露戴远传《文录》中陈宝箴被慈禧赐死的史料 。2000年左右,邓小军、刘梦溪以陈三立的诗文为基础,以诗证史,对赐死一事“考实” 。对于“赐死说”,张求会、李开军、胡迎建、马卫中、董俊珏对邓、刘乱解陈三立诗进行了批评,李开军还发掘到护理江西巡抚周浩于1905年5月6日的奏折,其中说陈宝箴“在籍病故”尤其重要,如果真是被慈禧赐死,周浩怎敢冒着触犯圣怒的危险奏请“将已革原任湖南巡抚陈宝箴开复原衔”?茅肯定了李开军这条史料的价值,也补充1908年江西巡抚瑞良两次保举陈三立的事情以佐证 。
针对“清朝档案何以未见慈禧赐死陈宝箴的记载”这点,邓小军认为,清朝本有销毁重大案件记录之例,“光绪二十六年,清廷实有汇呈销毁本年五、六、七月间所谓‘矫擅各旨’的明谕(即慈禧两下令杀洋人的谕旨)” 。李开军反驳,为什么杀张荫垣等人的谕旨在,独销毁杀陈宝箴的谕旨?李开军还问:何以杀张荫垣等是“明发上谕”面对陈宝箴却“密旨”?这里,李开军的驳斥有一个漏洞,就是跟邓小军一样,他认为密旨就没有档案记录,而按照茅的观点,即便密旨,在清廷也是有档案记录的,“清代杀大臣须得明确谕旨 。”“若说慈禧太后的口谕,没有文字记载,松寿曾任总理衙门章京多年,知道清代制度之严,仅凭口谕,又何敢执行?”“更何况当时京、津等地的电报线已被义和团所焚毁,清廷的电旨最初先用‘六百里加急’送到保定发出,后又改送到山东济南再发出,有着多道环节,杀张荫桓的谕旨是用‘六百里加急’的传统方式送出,何以陈宝箴‘赐死’之谕旨能如此不落痕迹?”“玄铁剑”直指文字记载,力道让文人“想象的翅膀”又一次折翼 。
推荐阅读
- 建设|日照:建设数字社会 让生活更美好
- 英特尔|阿里张勇辞任微博董事;任泽平建议印钱2万亿生娃
- 反常识|给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的4条反常识建议
- 建言|“泽平宏观”公众号已搜不到,建言文章违规无法查看
- 马寅|新媒体一站式服务商,广东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专业团体
- 报告解读|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跨越数字分水岭?工信部给出7大建议 | 发展研究中心
- 公司|Oracle NetSuite叶天禄:中国SaaS市场理性向好,生态建设是成功要诀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规管理机制 培育合规文化 防范合规风险
- 需求方|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建成投入试运营,是中部唯一
- 客户端|如何从0-1重构建消息系统:服务端